王路: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好吗?
两年前,美国同性婚姻合法化时,我写过一篇《儒家对今日同性婚姻之态度》。这次,台湾推动同性婚姻合法化,我本来没有什么想写的,不过,看到一些网上的评论:
这是排在最前面的一条。排序是按点赞量,紧跟着的第二、第三条是:
第二条比较情绪化,可以不论。
第三条义正辞严,教人家“独立思考”、“不要被洗脑”,语气听起来也不情绪化,似乎蛮有道理的。但这种见地,真的正确吗?
也许值得再唠唠。
1、
谈同性婚姻,首先要了解,婚姻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说,是繁衍后代。
这是很流行的错误认知。
猫结婚吗?狗结婚吗?猫狗并没有从地球上绝种。甚至流浪猫比人繁衍得快多了。
繁衍后代并不需要婚姻。不结婚也可以生子。
那,婚姻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说,给爱情一个庇护所。
这个说法,有点意思了。虽然看起来似乎不太像,但实际上,至少比“繁衍后代”靠谱一点。有人谈恋爱谈了七八年,再不结婚,姑娘就着急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天不结婚,就一天没有保障,心里不踏实,怕男方把她甩了,自己就被耽误了。
但对另一些人来讲,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没结婚,还有点爱情,结了婚,爱情很快耗光了。婚姻甚至会导致爱情的破产——本来恋爱谈得好好的,一提到结婚,提到买车买房、彩礼,可能两家就闹掰了。
那,婚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让社会更加有序。
之所以人类社会不是动物世界,很重要的原因,是人类有婚姻。——结了婚,你就不能到处乱搞。
婚前乱搞,人家只能批评批评你的道德。但婚后乱搞,就不仅是道德问题,还要负法律责任。
人类社会,有“出轨”这个词。猫狗没有“出轨”的说法。遛狗时,一只公狗朝一只不认识的母狗扑上去,没有狗仔会抓拍,没有别的狗告它性骚扰。
因为婚姻约束了人类的性行为,家庭关系才得以建立。
如果没有婚姻,人类随意交配、随意繁殖,家庭建立不起来,社会也会乱成一团糟。儿童的抚育、老人的赡养,都成问题。
这才是婚姻的意义——它约束了性关系,同时也保护了性关系。让繁衍后代的活动变得有序。
2、
和同性恋相关的社会问题很多。
有人说:艾滋病、吸毒、乱交这些现象在同性恋群体中非常普遍,还要让同性婚姻合法化,怎么得了?
这么说的人,是逻辑和常识水平不行。
如果取消异性婚姻,会发现这些问题马上就在异性恋群体中出现。
正因为婚姻约束了性关系,才让缔结了家庭的人,性伙伴稳定下来。即便他想出轨,想偷吃,也得偷偷摸摸的,否则就会受到舆论的惩罚。但是,异性恋群体,没有这种约束。
我们会说谈恋爱的情侣“劈腿”,但不大说他们“出轨”——虽然实质上都是背叛,但前者性质比后者轻——“婚都没结呢,我出什么轨?轨还没建立起来呢。”
同样,同性恋者,哪怕有亲密关系,如果没有合法的婚姻,他们的“轨”也没有建立起来。
很多同性情侣,关系不敢公开。——其实,公开是对稳定关系的保护和约束。在异性情侣中,如果有人总是在别人面前回避他的恋爱关系,拒绝带女朋友见自己的朋友,从不在别的场合表示自己的恋爱状态,十之八九,他没打算和她进入婚姻。
如果一个人三天两头换女朋友,别人会觉得这人人品有问题。如果一个人离婚很多次,别人也会觉得这人有问题。一旦亲密关系公开,会有舆论的压力迫使你不轻易破坏它。
而同性情侣,哪怕建立了亲密关系,由于不敢公开,他们之间的关系破碎更容易。同性亲密关系的不稳定、易变,是很多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要缓解这种问题,恰恰不能靠禁止同性恋——同性恋没法禁止,就像不能禁止人有爱欲。而同性婚姻合法化,很多时候,有助于同性亲密关系的稳定。
3、
有人不爱结婚,但是爱谈恋爱。
谈恋爱他很自由,结了婚就不自由了。要了小孩就更不自由了,将来离婚也麻烦。谈恋爱的时候,想分手就分手,想换对象就换对象。
很多人,尤其是哪些不能专心专意地在一个人身上用情的人,通常是不喜欢婚姻的。
正因为有婚姻,规范了他,约束了他,很多心思,他只敢脑子里边动动,不方便做。因此,还能有稳定的家庭关系。
人的欲望里,既有“爱”的一面,又有“花心”的一面,爱一个人,叫爱;爱很多人,叫花心。
爱和花心,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爱多的人,每每花心;爱少的人,每每薄情。所以,要在爱和花心之间做一个平衡,要呵护一个人的爱,同时,要抑制他的花心。如果一个人既有爱,又不花心,就是模范了。
婚姻、伦理,正是这样的东西——呵护爱,抑制花心。
但是,在同性恋群体中,同性婚姻没有合法化、同性伦理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4、
有人讲:我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同性婚姻就应当合法化,全世界都该让同性婚姻合法?
不,也不是。
这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同性婚姻的合法化,有积极意义,也会带来消极影响。
最大的消极影响,莫过于,鼓励异性恋者选择同性取向。
要认识到这一点,首先得承认一个前提:
我们说的同性恋和异性恋,都不是百分之百的。
比如,说一个人是异性恋,并不代表他是百分之百的异性恋——也就是说,他对同性之间的爱、以及同性之间的性行为,百分之百地排斥。
同性之间的爱,很容易理解,你难道对睡你上铺的弟兄一点感情都没有吗?有人说,我有,但我从没想和他发生性关系。——你没有,有人有。有人是异性恋,却不排斥同性的性关系。
过去很多人,既好女色,又好娈童。贾宝玉不仅喜欢林黛玉,还喜欢秦钟。我们说一个人是直男,表示他身上同性恋倾向比较低,比方只有1%,所以基本对同性不会有爱欲的兴趣。
但是,这个1%不是不变的,换句话说,它是可以培养的。在有些人身上,可能怎么培养都不会变,但在另一些人身上,可能从1%培养到30%,要理解个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自己是这样,不代表别人都是这样。
这种培养,不一定是主动的,事实上,很可能是被动的。比方说,一个男孩,从小穿女孩的衣服,父母把他当女孩养。或者在青春期,到了一个只有男性没有女性的群体里,长期和同性相处。同性恋的倾向,可能慢慢就被培养、滋长了。
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对同性恋的极大鼓励。
而这种鼓励,有可能会刺激少数异性恋者,出于新奇,去尝试同性的恋爱关系。(虽然只是极少数人,但这群人的确存在。不能忽略他们的存在。)有些人把寻找性伴侣的行为叫“集邮”,要集齐十二星座、三十四省,接下来可能想要集齐两性了。
这就很糟糕了。
人最基本的欲求,是应当给予照顾、满足的;但过度的欲求,是需要抑制、约束的。
同性婚姻合法化,对于那些天生就是同性恋,对异性永远不可能产生像对同性那么重的爱欲的人来说,是一种照顾,保障了他们的权益,同时,也是对同性伦理进行规范的开始,有助于许多社会问题的减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同时,对于少数特殊的人来说,可能会起到不良的鼓励作用,诱导他们发展对同性的性欲。
因此,就目前的情况看,在全世界都允许同性婚姻合法,也许过早。很多地区,对同性恋还存在很大误解、歧视,这种误解、歧视,并不能靠一部法律马上消除,反而会因为法律出台过早,而民众的观念转变尚未到位,造成冲突,产生更大的失序。不过,对于那些比较能够接受、理解同性恋的地区,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应该积极意义大过消极作用。
台湾去年的调查显示,46.3%的民众赞成同性婚姻,45.4%的民众反对。未来,应该有更多地方允许同性婚姻合法化,对同性恋的误解和歧视,会越来越少。
不过,这需要时间。今天的很多同性恋者,也许活不到那个时候。
对于他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好好努力,去那些能够尊重、接纳同性恋,允许同性婚姻的地方生活。这条路,比较简单,也比较轻松。另一种是,留在同性恋仍然遭受歧视、误解的地方生活,去做争取权利的事情,一点点改变生态,这条路,会比较艰难,也比较累。
不过,无论哪一种,都是好的,积极的。但也有不好的,是这种同性恋者:“结不结婚又有什么所谓?合不合法都跟我没关系,正好想跟谁玩跟谁玩,自由自在,没有约束。”这就是很糟糕的。
要知道,今天的同性恋群体,之所以还遭受歧视、误解,不仅是因为异性恋者,也因为这一部分同性恋者。他们是同性恋,但他们的行为是反对同性恋、歧视同性恋的。
有人说:你看那些“同妻”家庭,多痛苦啊,这些都是因为异性恋者对同性恋的歧视造成的!
这话说得不对。这种痛苦,更重要的是来自同性恋者自身对同性恋的歧视。他们隐藏自己的取向和异性结婚,这本身就是对自己身份的拒绝接纳,这种行为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的痛苦,不是因为自己是同性恋,而是因为不能接纳自己。一切不能接纳自己的人,都会给自己和周围人带来痛苦,不单是同性恋。
其实,并不是异性恋者在歧视、迫害同性恋,而是“反对同性恋者”在歧视、迫害同性恋。这反对者当中,既有异性恋,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身为同性恋却反对同性恋的。
为了避免伤害,隐藏性取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身为同性恋又对同性恋问题完全不发声、不表态;甚至装作异性恋去跟人谈恋爱、结婚;或者出于没有法律约束正好纵溺自己保持多重性伙伴关系……等等,种种,则无异于自己迫害自己。非但迫害自己,还迫害他人。一个人要自己认可自己,为自己的幸福努力,才有可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否则,别人为他的幸福努力,却被他辜负了。
(完)
我两年前的文章:儒家对今日同性婚姻之态度
![]() |
这是排在最前面的一条。排序是按点赞量,紧跟着的第二、第三条是:
![]() |
第二条比较情绪化,可以不论。
第三条义正辞严,教人家“独立思考”、“不要被洗脑”,语气听起来也不情绪化,似乎蛮有道理的。但这种见地,真的正确吗?
也许值得再唠唠。
1、
谈同性婚姻,首先要了解,婚姻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说,是繁衍后代。
这是很流行的错误认知。
猫结婚吗?狗结婚吗?猫狗并没有从地球上绝种。甚至流浪猫比人繁衍得快多了。
繁衍后代并不需要婚姻。不结婚也可以生子。
那,婚姻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说,给爱情一个庇护所。
这个说法,有点意思了。虽然看起来似乎不太像,但实际上,至少比“繁衍后代”靠谱一点。有人谈恋爱谈了七八年,再不结婚,姑娘就着急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天不结婚,就一天没有保障,心里不踏实,怕男方把她甩了,自己就被耽误了。
但对另一些人来讲,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没结婚,还有点爱情,结了婚,爱情很快耗光了。婚姻甚至会导致爱情的破产——本来恋爱谈得好好的,一提到结婚,提到买车买房、彩礼,可能两家就闹掰了。
那,婚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让社会更加有序。
之所以人类社会不是动物世界,很重要的原因,是人类有婚姻。——结了婚,你就不能到处乱搞。
婚前乱搞,人家只能批评批评你的道德。但婚后乱搞,就不仅是道德问题,还要负法律责任。
人类社会,有“出轨”这个词。猫狗没有“出轨”的说法。遛狗时,一只公狗朝一只不认识的母狗扑上去,没有狗仔会抓拍,没有别的狗告它性骚扰。
因为婚姻约束了人类的性行为,家庭关系才得以建立。
如果没有婚姻,人类随意交配、随意繁殖,家庭建立不起来,社会也会乱成一团糟。儿童的抚育、老人的赡养,都成问题。
这才是婚姻的意义——它约束了性关系,同时也保护了性关系。让繁衍后代的活动变得有序。
2、
和同性恋相关的社会问题很多。
有人说:艾滋病、吸毒、乱交这些现象在同性恋群体中非常普遍,还要让同性婚姻合法化,怎么得了?
这么说的人,是逻辑和常识水平不行。
如果取消异性婚姻,会发现这些问题马上就在异性恋群体中出现。
正因为婚姻约束了性关系,才让缔结了家庭的人,性伙伴稳定下来。即便他想出轨,想偷吃,也得偷偷摸摸的,否则就会受到舆论的惩罚。但是,异性恋群体,没有这种约束。
我们会说谈恋爱的情侣“劈腿”,但不大说他们“出轨”——虽然实质上都是背叛,但前者性质比后者轻——“婚都没结呢,我出什么轨?轨还没建立起来呢。”
同样,同性恋者,哪怕有亲密关系,如果没有合法的婚姻,他们的“轨”也没有建立起来。
很多同性情侣,关系不敢公开。——其实,公开是对稳定关系的保护和约束。在异性情侣中,如果有人总是在别人面前回避他的恋爱关系,拒绝带女朋友见自己的朋友,从不在别的场合表示自己的恋爱状态,十之八九,他没打算和她进入婚姻。
如果一个人三天两头换女朋友,别人会觉得这人人品有问题。如果一个人离婚很多次,别人也会觉得这人有问题。一旦亲密关系公开,会有舆论的压力迫使你不轻易破坏它。
而同性情侣,哪怕建立了亲密关系,由于不敢公开,他们之间的关系破碎更容易。同性亲密关系的不稳定、易变,是很多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要缓解这种问题,恰恰不能靠禁止同性恋——同性恋没法禁止,就像不能禁止人有爱欲。而同性婚姻合法化,很多时候,有助于同性亲密关系的稳定。
3、
有人不爱结婚,但是爱谈恋爱。
谈恋爱他很自由,结了婚就不自由了。要了小孩就更不自由了,将来离婚也麻烦。谈恋爱的时候,想分手就分手,想换对象就换对象。
很多人,尤其是哪些不能专心专意地在一个人身上用情的人,通常是不喜欢婚姻的。
正因为有婚姻,规范了他,约束了他,很多心思,他只敢脑子里边动动,不方便做。因此,还能有稳定的家庭关系。
人的欲望里,既有“爱”的一面,又有“花心”的一面,爱一个人,叫爱;爱很多人,叫花心。
爱和花心,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爱多的人,每每花心;爱少的人,每每薄情。所以,要在爱和花心之间做一个平衡,要呵护一个人的爱,同时,要抑制他的花心。如果一个人既有爱,又不花心,就是模范了。
婚姻、伦理,正是这样的东西——呵护爱,抑制花心。
但是,在同性恋群体中,同性婚姻没有合法化、同性伦理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4、
有人讲:我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同性婚姻就应当合法化,全世界都该让同性婚姻合法?
不,也不是。
这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同性婚姻的合法化,有积极意义,也会带来消极影响。
最大的消极影响,莫过于,鼓励异性恋者选择同性取向。
要认识到这一点,首先得承认一个前提:
我们说的同性恋和异性恋,都不是百分之百的。
比如,说一个人是异性恋,并不代表他是百分之百的异性恋——也就是说,他对同性之间的爱、以及同性之间的性行为,百分之百地排斥。
同性之间的爱,很容易理解,你难道对睡你上铺的弟兄一点感情都没有吗?有人说,我有,但我从没想和他发生性关系。——你没有,有人有。有人是异性恋,却不排斥同性的性关系。
过去很多人,既好女色,又好娈童。贾宝玉不仅喜欢林黛玉,还喜欢秦钟。我们说一个人是直男,表示他身上同性恋倾向比较低,比方只有1%,所以基本对同性不会有爱欲的兴趣。
但是,这个1%不是不变的,换句话说,它是可以培养的。在有些人身上,可能怎么培养都不会变,但在另一些人身上,可能从1%培养到30%,要理解个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自己是这样,不代表别人都是这样。
这种培养,不一定是主动的,事实上,很可能是被动的。比方说,一个男孩,从小穿女孩的衣服,父母把他当女孩养。或者在青春期,到了一个只有男性没有女性的群体里,长期和同性相处。同性恋的倾向,可能慢慢就被培养、滋长了。
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对同性恋的极大鼓励。
而这种鼓励,有可能会刺激少数异性恋者,出于新奇,去尝试同性的恋爱关系。(虽然只是极少数人,但这群人的确存在。不能忽略他们的存在。)有些人把寻找性伴侣的行为叫“集邮”,要集齐十二星座、三十四省,接下来可能想要集齐两性了。
这就很糟糕了。
人最基本的欲求,是应当给予照顾、满足的;但过度的欲求,是需要抑制、约束的。
同性婚姻合法化,对于那些天生就是同性恋,对异性永远不可能产生像对同性那么重的爱欲的人来说,是一种照顾,保障了他们的权益,同时,也是对同性伦理进行规范的开始,有助于许多社会问题的减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同时,对于少数特殊的人来说,可能会起到不良的鼓励作用,诱导他们发展对同性的性欲。
因此,就目前的情况看,在全世界都允许同性婚姻合法,也许过早。很多地区,对同性恋还存在很大误解、歧视,这种误解、歧视,并不能靠一部法律马上消除,反而会因为法律出台过早,而民众的观念转变尚未到位,造成冲突,产生更大的失序。不过,对于那些比较能够接受、理解同性恋的地区,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应该积极意义大过消极作用。
台湾去年的调查显示,46.3%的民众赞成同性婚姻,45.4%的民众反对。未来,应该有更多地方允许同性婚姻合法化,对同性恋的误解和歧视,会越来越少。
不过,这需要时间。今天的很多同性恋者,也许活不到那个时候。
对于他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好好努力,去那些能够尊重、接纳同性恋,允许同性婚姻的地方生活。这条路,比较简单,也比较轻松。另一种是,留在同性恋仍然遭受歧视、误解的地方生活,去做争取权利的事情,一点点改变生态,这条路,会比较艰难,也比较累。
不过,无论哪一种,都是好的,积极的。但也有不好的,是这种同性恋者:“结不结婚又有什么所谓?合不合法都跟我没关系,正好想跟谁玩跟谁玩,自由自在,没有约束。”这就是很糟糕的。
要知道,今天的同性恋群体,之所以还遭受歧视、误解,不仅是因为异性恋者,也因为这一部分同性恋者。他们是同性恋,但他们的行为是反对同性恋、歧视同性恋的。
有人说:你看那些“同妻”家庭,多痛苦啊,这些都是因为异性恋者对同性恋的歧视造成的!
这话说得不对。这种痛苦,更重要的是来自同性恋者自身对同性恋的歧视。他们隐藏自己的取向和异性结婚,这本身就是对自己身份的拒绝接纳,这种行为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的痛苦,不是因为自己是同性恋,而是因为不能接纳自己。一切不能接纳自己的人,都会给自己和周围人带来痛苦,不单是同性恋。
其实,并不是异性恋者在歧视、迫害同性恋,而是“反对同性恋者”在歧视、迫害同性恋。这反对者当中,既有异性恋,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身为同性恋却反对同性恋的。
为了避免伤害,隐藏性取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身为同性恋又对同性恋问题完全不发声、不表态;甚至装作异性恋去跟人谈恋爱、结婚;或者出于没有法律约束正好纵溺自己保持多重性伙伴关系……等等,种种,则无异于自己迫害自己。非但迫害自己,还迫害他人。一个人要自己认可自己,为自己的幸福努力,才有可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否则,别人为他的幸福努力,却被他辜负了。
(完)
我两年前的文章:儒家对今日同性婚姻之态度
王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王路:聊聊缘起性空 (27人喜欢)
- 王路:又写三副猪年对联 (5人喜欢)
- 王路:寒夜打车 (55人喜欢)
- 王路:猪年念佛对联 (13人喜欢)
- 王路:阎浮众生刚强难化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年货怎么买? 新话题 · 112789人浏览
- 只存在于汉语里的精妙词语 133965人浏览
- 冬日赏花记 12588人浏览
- 你与周杰伦有关的青春往事 13299人浏览
- 一人一碗中意的粥 30569人浏览
- 只存在于外语里的精妙词语 1859948人浏览
这机灵抖得不是时候,感觉会被喷
我觉得写得挺好的。
你接纳自己同性恋的身份,别人接纳你吗
其实人都愿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觉得你和几年前相比已经立场柔和了很多。但是有很多东西并不是靠想象和推演能够知道的,虽然同妻现象不可原谅,但是把社会带来的羞耻和不认同带来的恶果指责在同志群体本身之上,又用此来带来更多社会对其更多不理解和不认同,本身就是一件挺不公平的事情。试问异性恋又有多少能承担这样压力呢?为什么有一个群体必须去承担这种这种压力呢?而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同性群体必须去争取每一个认同,才能在足够的社会认同之后获得一个成为普通人的权利,然而你们又在不断给更多的人一个解释心底不认同的借口,这一点很可怕。
总结就是一句话: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呵呵,在极度需要支持和鼓励的环境下,倡导大家不鼓励?问题是现在,同性恋是被压抑的,难道不应该支持。等到同婚合法化的时候,才能说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话吧,是你的自由。
把“从1%到30%”称为消极影响,“诱导他们发展对同性的性欲”称作“不良的鼓励作用”,似乎还是一种对“同性”带有负面态度的表达。比如您也应该不会把“诱导人们发展对异性的性欲”称为“不良”吧。
写的蛮好,中立中肯。
我是同性恋
第一条说的很好。没义务支持,更没义务欣赏。惹不起,躲得起。
同意
不支持不反对也是一种态度。很多人“你不支持我就是反对我”的态度,把很多中立者,或者温和的反对者,推到了对立面。
把同妻的问题抛给同性恋有什么不公平可言,虽然有外界不接纳等因素的关系,但是还是同性恋本身进入了这段婚姻,是自己的选择。那对于同妻来说呢,她的人生就是被同性恋欺骗而毁掉的。那对于她们又有什么公平呢。别把什么都归咎在外因上了,外因关系是有,但是需要那群人正视自己,然后一点点去改变外因。而不是一味的希望外因自己改变来接纳同性恋,而自己却选择逃避。
在龙空看到有评论说,1你又不是同性恋,同性婚姻合法化和你有什么关系呢;2反正同性也不需要小孩,同性婚姻为什么需要合法化呢。感觉都挺合理的,直到看到您提到,婚姻是约束人类行为的,让社会行为变得更有序的才豁然开朗。感谢。
能看出来你是女性,对于女性遭受的不平等和摧毁性的待遇有更多的同理心和愤慨,这都可以理解。产生同妻问题的同志是不可原谅的,但是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就和贫穷,毒品,动荡的社会环境造成的犯罪率提升是相同,人在极端环境下进行的极端选择,个案造成的伤害当然应当谴责个体的道德水准,但是就像你希望根除毒品带来的犯罪问题,不是动员整个社会力量去铲除毒品,而是单纯希望瘾君子贩毒者和这个环境的弱势群体去解决这个问题一样。同性恋群体的问题不是几个人去正视自己的就能解决问题,而且整个社会去正视这个问题。人们都觉得慢慢的这个问题就会有转机,但是缓慢只会让几代的这个群体里的精英才能通过移民有生而为人的权利,而那些在阴影下的人只能成为丑闻或者笑柄,无论公开还是背后私下。或许你觉得只有那些同妻女性的痛苦才是值得你同情,同性恋群体并不值得你分毫的同情和关注,那只能期待某天你能理解了。
对婚姻的理解有些肤浅,只从社会角度考虑。所以后面的内容也就更隔靴搔痒了。
写的蛮好的
能不能从佛教的角度解读同性恋?
王老师天理人欲讲的蛮好的,可惜其他人喷或赞都只靠屁股位子和己见
“鼓励异性恋者选择同性恋”?对性向有什么误解吗?
监狱里那么多强奸的,猥亵幼童的,卖淫嫖娼的,吸毒贩毒的,贪污受贿的,杀人放火的,十有八九都是#异性恋#,为什么不禁止异性恋#结婚#呢?
严肃文学。
完了,粉转黑,暴露了作者的短板
让王路和我睡一睡,看看能不能变成同性恋。
貌似这篇文章是很中肯中立的分析,并没有用什么具有伤害性的言语针对同性恋群体,可歧视的本质,未必在于心存伤害,而在于心存差别。
“同性恋倾向从1%培养到30%”,直接体现出某种观点,认为同性恋跟后天的影响有关,可不管先天后天,当谈论到什么原因形成了同性恋,就是心存差别的来看待同性恋,这就是歧视!
还有,文章提到“并不是异性恋者在歧视、迫害同性恋,而是同性恋者自身对同性恋的歧视”!这更是尖锐啊,同性恋开始意识自己喜欢同性的时候,需要一个自我认同的过程,这个过程呈现出的方方面面似乎都能被贴上错误的标签,甚至被认为是自己对自己的歧视。文章闭口不谈来自异性恋的歧视,还强行说同性恋歧视自己,人本应生而平等,可传递出的理念,让我觉得,作为一个同性恋,生而被歧视!
让一个内心就是带有歧视、视同性恋为异类的人来假装分析,挺可笑的。内心的自大淋漓尽致
内心的自大淋漓尽致。说得好。
不是同性恋。但是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