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登录| 我的禅意生活| 微信 微信 × 微博 ____________________ 搜索 * 首页 * 禅意生活 * 禅艺中国基地 * 艺术与投资 * 拍卖 * 寄售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禅意生活 [14502292722903.jpg] [banner_r_2.png] [15694715292670.jpg] 禅意生活 茶禅中的意境 2015-12-17 信息来源: 作者:禅艺会 茶在中国的历史记载,自神农尝百草开始就广为中国人知晓,佛教东传后,修行的僧人更发现茶可提神,对于修行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便有僧人开始将茶道与佛道 结合。 唐、宋以后饮茶的习惯在各个大、小寺庙里风行,古书记载唐宋的寺院里设有“茶堂”或“茶寮”,僧人们在此讨论佛理、禅道及饮茶,并在茶堂外悬挂“茶鼓” ,击鼓以招僧众饮茶论佛理,《宋诗钞》陈造的“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锗斫城”,贴切地描写了茶鼓下寺院的意境,形成了特有的「茶禅文化」。而唐朝赵 州禅师有名的“赵州吃茶去”禅门公案,正是茶禅生活的表现。 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 国特有的茶文化。 其实回归原本,生活是种感觉,泡茶、品茶也是种感觉,所以泡茶并无坊间几分钟、水温几度的制式条规,而是讲求心要沉淀、专注于茶本身,泡茶者中途不言, 掌壶、倒水动作轻柔,如对万物的掌握;品茶者采少喝、多品的方式喝茶,也就是慢吞吞、细细品,呈现一种文雅、放松的“茶禅”意境。 茶禅的意境可说是贴近自然的,端看“茶”中文一字结构,发现“人”在草木之间,才能平衡发展“茶”,很有在原野大自然之感,而人在安和、放下、轻松、享 受的环境下,说话就会轻柔、柔顺,待人处事也就进退得宜。 茶本是药(茶性本寒),并不适合大口畅饮,喝到饱的豪迈,更偏重于细微处的感受,如同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也是君子,淡淡品尝,更显其优雅。 人对万物要尊敬,对茶树则需感恩,茶经过“炒、煎、煮、泡”后,才能成为一壶好茶;茶就是道人,茶道衍生茶德,我们感恩做茶、采茶农人,及雨露、土壤、 天地,饮茶者饮水思源,关怀环境,不知不觉中也有了茶德。 现代人烦恼多,人际关系处理不够圆滑,佛家常道:求圆满不执着,而烦恼就是种执着,禅在破执着,将我执抛弃,配合别人,融入群体之中,放弃原本所学,掏 空、学习新知,练习慈悲与包容,专注客观就不会有太多烦恼。 友情链接 中国武当网|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道教协会网| 中华孔子学会网|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收藏家协会| 中国武术协会| 文旅洪春|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媒体报道 | 网站公告 | 版权声明 | Copyright ©2012-2015 版权所有 禅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