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chier de travail (INPUT) : ./DUMP-TEXT/1-37-utf8-segmente.txt
Encodage utilisé (INPUT) : UTF8
Forme recherchée : \b禅宗|禅|禪\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igne n°19 : ...正文 字体 大小 : 大中小- Ligne n°20 : 禅 与 西方 思想 : 禅 不 是 哲学 , 而是 ……
- Ligne n°20 : 禅 与 西方 思想 : 禅 不 是 哲学 , 而是 ……
Ligne n°21 : ( 2011-06-1908:57:16 ) ...
Ligne n°24 : ...中国 佛教- Ligne n°25 : 禅宗
Ligne n°26 : 禅 与 西方 思想 ...
Ligne n°25 : ...禅宗- Ligne n°26 : 禅 与 西方 思想
Ligne n°27 : 非 思量 ...
Ligne n°31 : ...分类 : 译著 与 编选- Ligne n°32 : 禅 不 是 哲学 , 而是 ……
Ligne n°33 : 阿部 正 雄 著 王 雷 泉译 ...
Ligne n°33 : ...阿部 正 雄 著 王 雷 泉译- Ligne n°34 : [ 按 : 本文 是 《 禅 与 西方 思想 》 第一 章 ( 上海 译文 出版社 , 1989 ) 。 作者 以 西方人 所 熟悉 的 思辨 方式 , 剖析 了 东方 禅 的 思维 特点 。 禅 并非 建立 在 不 思量 的 基础
- Ligne n°34 : [ 按 : 本文 是 《 禅 与 西方 思想 》 第一 章 ( 上海 译文 出版社 , 1989 ) 。 作者 以 西方人 所 熟悉 的 思辨 方式 , 剖析 了 东方 禅 的 思维 特点 。 禅 并非 建立 在 不 思量 的 基础
- Ligne n°34 : [ 按 : 本文 是 《 禅 与 西方 思想 》 第一 章 ( 上海 译文 出版社 , 1989 ) 。 作者 以 西方人 所 熟悉 的 思辨 方式 , 剖析 了 东方 禅 的 思维 特点 。 禅 并非 建立 在 不 思量 的 基础
Ligne n°35 : 上 , 所以 不 能 把 禅 误解 为 反 理性 主义 ; 禅 也 不 是 建立 在 思量 的 基础 上 , 这样 禅 就 会 丧失 其 真正 的 内证 基础 。 作者 认为 禅 建立 在 非 思量 的 基础 上 , 超越 了 思量 和 非思 ...
Ligne n°34 : ...[ 按 : 本文 是 《 禅 与 西方 思想 》 第一 章 ( 上海 译文 出版社 , 1989 ) 。 作者 以 西方人 所 熟悉 的 思辨 方式 , 剖析 了 东方 禅 的 思维 特点 。 禅 并非 建立 在 不 思量 的 基础- Ligne n°35 : 上 , 所以 不 能 把 禅 误解 为 反 理性 主义 ; 禅 也 不 是 建立 在 思量 的 基础 上 , 这样 禅 就 会 丧失 其 真正 的 内证 基础 。 作者 认为 禅 建立 在 非 思量 的 基础 上 , 超越 了 思量 和 非思
- Ligne n°35 : 上 , 所以 不 能 把 禅 误解 为 反 理性 主义 ; 禅 也 不 是 建立 在 思量 的 基础 上 , 这样 禅 就 会 丧失 其 真正 的 内证 基础 。 作者 认为 禅 建立 在 非 思量 的 基础 上 , 超越 了 思量 和 非思
- Ligne n°35 : 上 , 所以 不 能 把 禅 误解 为 反 理性 主义 ; 禅 也 不 是 建立 在 思量 的 基础 上 , 这样 禅 就 会 丧失 其 真正 的 内证 基础 。 作者 认为 禅 建立 在 非 思量 的 基础 上 , 超越 了 思量 和 非思
- Ligne n°35 : 上 , 所以 不 能 把 禅 误解 为 反 理性 主义 ; 禅 也 不 是 建立 在 思量 的 基础 上 , 这样 禅 就 会 丧失 其 真正 的 内证 基础 。 作者 认为 禅 建立 在 非 思量 的 基础 上 , 超越 了 思量 和 非思
Ligne n°36 : 量 , 并 根据 情况 的 需要 通过 思量 或 不 思量 而 自在 无碍 地 表现 禅 的 自身 。 如果 禅 要 走 出 禅院 , 有效 地 对 治 当代 世界 的 苦痛 问题 , 那么 禅 必须 充分 地 运用 这种 非 思量 的 ...
Ligne n°35 : ...上 , 所以 不 能 把 禅 误解 为 反 理性 主义 ; 禅 也 不 是 建立 在 思量 的 基础 上 , 这样 禅 就 会 丧失 其 真正 的 内证 基础 。 作者 认为 禅 建立 在 非 思量 的 基础 上 , 超越 了 思量 和 非思- Ligne n°36 : 量 , 并 根据 情况 的 需要 通过 思量 或 不 思量 而 自在 无碍 地 表现 禅 的 自身 。 如果 禅 要 走 出 禅院 , 有效 地 对 治 当代 世界 的 苦痛 问题 , 那么 禅 必须 充分 地 运用 这种 非 思量 的
- Ligne n°36 : 量 , 并 根据 情况 的 需要 通过 思量 或 不 思量 而 自在 无碍 地 表现 禅 的 自身 。 如果 禅 要 走 出 禅院 , 有效 地 对 治 当代 世界 的 苦痛 问题 , 那么 禅 必须 充分 地 运用 这种 非 思量 的
- Ligne n°36 : 量 , 并 根据 情况 的 需要 通过 思量 或 不 思量 而 自在 无碍 地 表现 禅 的 自身 。 如果 禅 要 走 出 禅院 , 有效 地 对 治 当代 世界 的 苦痛 问题 , 那么 禅 必须 充分 地 运用 这种 非 思量 的
- Ligne n°36 : 量 , 并 根据 情况 的 需要 通过 思量 或 不 思量 而 自在 无碍 地 表现 禅 的 自身 。 如果 禅 要 走 出 禅院 , 有效 地 对 治 当代 世界 的 苦痛 问题 , 那么 禅 必须 充分 地 运用 这种 非 思量 的
Ligne n°37 : 哲学 。 ] ...
Ligne n°37 : ...哲学 。 ]- Ligne n°38 : 人们 很 难 深入 精微 地 了解 宗教 , 禅宗 亦不 例外 。 在 某种 意义 上 , 禅 宗可 说 是 一 种 最 难以 为 人 理解 的 宗教 , 因为 它 没有 一 种 可 藉 理智 来 探讨 的 系统 表述 的 学说 或 神学
- Ligne n°38 : 人们 很 难 深入 精微 地 了解 宗教 , 禅宗 亦不 例外 。 在 某种 意义 上 , 禅 宗可 说 是 一 种 最 难以 为 人 理解 的 宗教 , 因为 它 没有 一 种 可 藉 理智 来 探讨 的 系统 表述 的 学说 或 神学
Ligne n°39 : 体系 。 因此 , 在 那些 与 禅宗 所 由 发展 的 文化 与 宗教 的 传统 迥异 , 但 又 热衷 于 禅 的 西方人 中 , 出现 了 形形色色 对 禅 的 肤浅 理解 甚至 误解 , 并 不足 奇 。 ...
Ligne n°38 : ...人们 很 难 深入 精微 地 了解 宗教 , 禅宗 亦不 例外 。 在 某种 意义 上 , 禅 宗可 说 是 一 种 最 难以 为 人 理解 的 宗教 , 因为 它 没有 一 种 可 藉 理智 来 探讨 的 系统 表述 的 学说 或 神学- Ligne n°39 : 体系 。 因此 , 在 那些 与 禅宗 所 由 发展 的 文化 与 宗教 的 传统 迥异 , 但 又 热衷 于 禅 的 西方人 中 , 出现 了 形形色色 对 禅 的 肤浅 理解 甚至 误解 , 并 不足 奇 。
- Ligne n°39 : 体系 。 因此 , 在 那些 与 禅宗 所 由 发展 的 文化 与 宗教 的 传统 迥异 , 但 又 热衷 于 禅 的 西方人 中 , 出现 了 形形色色 对 禅 的 肤浅 理解 甚至 误解 , 并 不足 奇 。
- Ligne n°39 : 体系 。 因此 , 在 那些 与 禅宗 所 由 发展 的 文化 与 宗教 的 传统 迥异 , 但 又 热衷 于 禅 的 西方人 中 , 出现 了 形形色色 对 禅 的 肤浅 理解 甚至 误解 , 并 不足 奇 。
Ligne n°40 : 1.1 ...
Ligne n°40 : ...1.1- Ligne n°41 : 在 禅宗 中 , 我们 经常 会 遇到 诸如 “ 柳绿花红 ” 、 “ 火热 水凉 ” 之类 的 寻常 话 。 被 公认为 日本 曹 洞 禅 [ 1 ] 创始人 的 道元 [ 2 ] 曾 说道 : “ 我 是 空手 还乡 , 我 在 中国
- Ligne n°41 : 在 禅宗 中 , 我们 经常 会 遇到 诸如 “ 柳绿花红 ” 、 “ 火热 水凉 ” 之类 的 寻常 话 。 被 公认为 日本 曹 洞 禅 [ 1 ] 创始人 的 道元 [ 2 ] 曾 说道 : “ 我 是 空手 还乡 , 我 在 中国
Ligne n°42 : 学 到 的 不过 是 眼 横 鼻 直 而已 。 ” 这 类 话 都 是 这样 自明 和 寻常 , 倘若 加以 认真 对待 , 反 会 令 人 糊涂 。 ...
Ligne n°42 : ...学 到 的 不过 是 眼 横 鼻 直 而已 。 ” 这 类 话 都 是 这样 自明 和 寻常 , 倘若 加以 认真 对待 , 反 会 令 人 糊涂 。- Ligne n°43 : 不过 , 禅宗 又 有 “ 桥 流水 不流 ” 、 “ 青山 恒 走 、 石女 生儿 ” 和 “ 李公吃 酒 张 公醉 ” 这 一 类 背谬 的 说法 。 的确 , 禅宗 充满 了 诸如此类 的 说法 , 与 上面 引述 的 那些 自明
- Ligne n°43 : 不过 , 禅宗 又 有 “ 桥 流水 不流 ” 、 “ 青山 恒 走 、 石女 生儿 ” 和 “ 李公吃 酒 张 公醉 ” 这 一 类 背谬 的 说法 。 的确 , 禅宗 充满 了 诸如此类 的 说法 , 与 上面 引述 的 那些 自明
Ligne n°44 : 的 话 相比 , 这 类 说法 完全 是 不合 逻辑 、 不 合理 的 。 禅宗 既 用 自明 的 表述 , 也 用反 逻辑 的 表述 。 禅 因 此 常被 都 说 成 是 “ 一 种 不可思议 的 、 超越 理智 分析 的 东西 ” , 从 ...
Ligne n°43 : ...不过 , 禅宗 又 有 “ 桥 流水 不流 ” 、 “ 青山 恒 走 、 石女 生儿 ” 和 “ 李公吃 酒 张 公醉 ” 这 一 类 背谬 的 说法 。 的确 , 禅宗 充满 了 诸如此类 的 说法 , 与 上面 引述 的 那些 自明- Ligne n°44 : 的 话 相比 , 这 类 说法 完全 是 不合 逻辑 、 不 合理 的 。 禅宗 既 用 自明 的 表述 , 也 用反 逻辑 的 表述 。 禅 因 此 常被 都 说 成 是 “ 一 种 不可思议 的 、 超越 理智 分析 的 东西 ” , 从
- Ligne n°44 : 的 话 相比 , 这 类 说法 完全 是 不合 逻辑 、 不 合理 的 。 禅宗 既 用 自明 的 表述 , 也 用反 逻辑 的 表述 。 禅 因 此 常被 都 说 成 是 “ 一 种 不可思议 的 、 超越 理智 分析 的 东西 ” , 从
Ligne n°45 : 而 被 看做 是 一 种 反 理智 主义 或 肤浅 直觉 主义 的 形态 , 当 禅悟 被 认为 是 一 种 电光石火 般的 直觉 时 , 就 更 是 如此 。 ...
Ligne n°44 : ...的 话 相比 , 这 类 说法 完全 是 不合 逻辑 、 不 合理 的 。 禅宗 既 用 自明 的 表述 , 也 用反 逻辑 的 表述 。 禅 因 此 常被 都 说 成 是 “ 一 种 不可思议 的 、 超越 理智 分析 的 东西 ” , 从- Ligne n°45 : 而 被 看做 是 一 种 反 理智 主义 或 肤浅 直觉 主义 的 形态 , 当 禅悟 被 认为 是 一 种 电光石火 般的 直觉 时 , 就 更 是 如此 。
Ligne n°46 : 再者 , 禅宗 常 说 “ 饥来 吃饭 , 困 来 即 眠 ” 。 禅 因而 被 误解 为 某种 非道德性 的 、 来自 人 的 欲望 或 本能 的 东西 , 像 动物 一样 不 思 善恶 。 最 好 的 也 不过 是 称 禅 为 “ 东方神 ...
Ligne n°45 : ...而 被 看做 是 一 种 反 理智 主义 或 肤浅 直觉 主义 的 形态 , 当 禅悟 被 认为 是 一 种 电光石火 般的 直觉 时 , 就 更 是 如此 。- Ligne n°46 : 再者 , 禅宗 常 说 “ 饥来 吃饭 , 困 来 即 眠 ” 。 禅 因而 被 误解 为 某种 非道德性 的 、 来自 人 的 欲望 或 本能 的 东西 , 像 动物 一样 不 思 善恶 。 最 好 的 也 不过 是 称 禅 为 “ 东方神
- Ligne n°46 : 再者 , 禅宗 常 说 “ 饥来 吃饭 , 困 来 即 眠 ” 。 禅 因而 被 误解 为 某种 非道德性 的 、 来自 人 的 欲望 或 本能 的 东西 , 像 动物 一样 不 思 善恶 。 最 好 的 也 不过 是 称 禅 为 “ 东方神
- Ligne n°46 : 再者 , 禅宗 常 说 “ 饥来 吃饭 , 困 来 即 眠 ” 。 禅 因而 被 误解 为 某种 非道德性 的 、 来自 人 的 欲望 或 本能 的 东西 , 像 动物 一样 不 思 善恶 。 最 好 的 也 不过 是 称 禅 为 “ 东方神
Ligne n°47 : 秘 主义 ” 。 但是 , 若以 这种 指称 来 回答 “ 禅 是 什么 ” 的 问题 , 那 等于 什么 也 没有 说 。 ...
Ligne n°46 : ...再者 , 禅宗 常 说 “ 饥来 吃饭 , 困 来 即 眠 ” 。 禅 因而 被 误解 为 某种 非道德性 的 、 来自 人 的 欲望 或 本能 的 东西 , 像 动物 一样 不 思 善恶 。 最 好 的 也 不过 是 称 禅 为 “ 东方神- Ligne n°47 : 秘 主义 ” 。 但是 , 若以 这种 指称 来 回答 “ 禅 是 什么 ” 的 问题 , 那 等于 什么 也 没有 说 。
Ligne n°48 : 显然 , 禅 不 是 一 种 哲学 。 它 超越 了 言语 和 理智 , 不 像 哲学 那样 是 一 种 规定 思想 和 行为 的 学问 , 也 不 是 一 种 调节 人 与 宇宙 关系 的 原则 或 规律 的 理论 体系 。 就 禅 的 实现 ...
Ligne n°47 : ...秘 主义 ” 。 但是 , 若以 这种 指称 来 回答 “ 禅 是 什么 ” 的 问题 , 那 等于 什么 也 没有 说 。- Ligne n°48 : 显然 , 禅 不 是 一 种 哲学 。 它 超越 了 言语 和 理智 , 不 像 哲学 那样 是 一 种 规定 思想 和 行为 的 学问 , 也 不 是 一 种 调节 人 与 宇宙 关系 的 原则 或 规律 的 理论 体系 。 就 禅 的 实现
- Ligne n°48 : 显然 , 禅 不 是 一 种 哲学 。 它 超越 了 言语 和 理智 , 不 像 哲学 那样 是 一 种 规定 思想 和 行为 的 学问 , 也 不 是 一 种 调节 人 与 宇宙 关系 的 原则 或 规律 的 理论 体系 。 就 禅 的 实现
Ligne n°49 : 而言 , 修行 才 是 绝对 必需 的 。 虽然如此 , 禅 既 不 是 反 理智 主义 的 , 也 不 是 一 种 肤浅 的 直觉 主义 , 更 不 是 对 达到 动物 式 自发性 的 一 种 鼓吹 。 更 确切 地 说 , 禅 蕴涵 着 一 ...
Ligne n°48 : ...显然 , 禅 不 是 一 种 哲学 。 它 超越 了 言语 和 理智 , 不 像 哲学 那样 是 一 种 规定 思想 和 行为 的 学问 , 也 不 是 一 种 调节 人 与 宇宙 关系 的 原则 或 规律 的 理论 体系 。 就 禅 的 实现- Ligne n°49 : 而言 , 修行 才 是 绝对 必需 的 。 虽然如此 , 禅 既 不 是 反 理智 主义 的 , 也 不 是 一 种 肤浅 的 直觉 主义 , 更 不 是 对 达到 动物 式 自发性 的 一 种 鼓吹 。 更 确切 地 说 , 禅 蕴涵 着 一
- Ligne n°49 : 而言 , 修行 才 是 绝对 必需 的 。 虽然如此 , 禅 既 不 是 反 理智 主义 的 , 也 不 是 一 种 肤浅 的 直觉 主义 , 更 不 是 对 达到 动物 式 自发性 的 一 种 鼓吹 。 更 确切 地 说 , 禅 蕴涵 着 一
Ligne n°50 : 种 深奥 的 哲学 。 虽然 知 解 不 能 替代 禅悟 , 但 修行 若 无 适当 合理 的 知解 形式 , 往往 会 误入 歧途 。 知 解 无 修行 则 弱 , 修行 无解 则盲 。 因此 , 我 想 尽可能 来 说明 禅 所 蕴涵 ...
Ligne n°49 : ...而言 , 修行 才 是 绝对 必需 的 。 虽然如此 , 禅 既 不 是 反 理智 主义 的 , 也 不 是 一 种 肤浅 的 直觉 主义 , 更 不 是 对 达到 动物 式 自发性 的 一 种 鼓吹 。 更 确切 地 说 , 禅 蕴涵 着 一- Ligne n°50 : 种 深奥 的 哲学 。 虽然 知 解 不 能 替代 禅悟 , 但 修行 若 无 适当 合理 的 知解 形式 , 往往 会 误入 歧途 。 知 解 无 修行 则 弱 , 修行 无解 则盲 。 因此 , 我 想 尽可能 来 说明 禅 所 蕴涵
- Ligne n°50 : 种 深奥 的 哲学 。 虽然 知 解 不 能 替代 禅悟 , 但 修行 若 无 适当 合理 的 知解 形式 , 往往 会 误入 歧途 。 知 解 无 修行 则 弱 , 修行 无解 则盲 。 因此 , 我 想 尽可能 来 说明 禅 所 蕴涵
Ligne n°51 : 的 哲学 。 ...
Ligne n°51 : ...的 哲学 。- Ligne n°52 : 中国 唐代 禅师 青 原 惟 信 的 一段话 , 为 我们 进入 禅宗 哲学 大门 提供 了 一 把 钥匙 。 他 说 :
- Ligne n°52 : 中国 唐代 禅师 青 原 惟 信 的 一段话 , 为 我们 进入 禅宗 哲学 大门 提供 了 一 把 钥匙 。 他 说 :
Ligne n°53 : 老僧 三十 年 前 未 参禅 时 , 见 山 是 山 , 见 水 是 水 。 及至 后来 , 亲见 知识 , 有 个 入 处 , 见 山 不 是 山 , 见 水 不 是 水 。 ...
Ligne n°52 : ...中国 唐代 禅师 青 原 惟 信 的 一段话 , 为 我们 进入 禅宗 哲学 大门 提供 了 一 把 钥匙 。 他 说 :- Ligne n°53 : 老僧 三十 年 前 未 参禅 时 , 见 山 是 山 , 见 水 是 水 。 及至 后来 , 亲见 知识 , 有 个 入 处 , 见 山 不 是 山 , 见 水 不 是 水 。
Ligne n°54 : 而今 得 个 休 歇 处 , 依 前 见 山 只 是 山 , 见 水 只 是 水 。 ...
Ligne n°55 : ...然后 他 问 : “ 大众 , 这 三 般 见解 , 是 同 是 别 ? ” [ 3 ] 这 一 问题 是 他 全部 说法 中 的 关键 。- Ligne n°56 : 这里 所 讲 的 第一 阶段 见解 , 强调 “ 山 是 山 , 水 是 水 ” 。 这 是 禅师 在 习 禅 之前 的 见解 。 可是 , 当 他 习 禅 若干 年 后 有所 契会 时 , 他 领悟 到 “ 山 不 是 山 , 水 不 是 水 。 ” 这
- Ligne n°56 : 这里 所 讲 的 第一 阶段 见解 , 强调 “ 山 是 山 , 水 是 水 ” 。 这 是 禅师 在 习 禅 之前 的 见解 。 可是 , 当 他 习 禅 若干 年 后 有所 契会 时 , 他 领悟 到 “ 山 不 是 山 , 水 不 是 水 。 ” 这
- Ligne n°56 : 这里 所 讲 的 第一 阶段 见解 , 强调 “ 山 是 山 , 水 是 水 ” 。 这 是 禅师 在 习 禅 之前 的 见解 。 可是 , 当 他 习 禅 若干 年 后 有所 契会 时 , 他 领悟 到 “ 山 不 是 山 , 水 不 是 水 。 ” 这
Ligne n°57 : 是 第二 阶段 见解 。 但 当 他 开 悟 时 , 他 清晰 地 认识 到 “ 山 只 是 山 , 水 只 是 水 。 ” 这 是 第三 阶段 也 是 最后 的 见解 。 在 第一 阶段 的 见解 中 , 惟 信 把 山 与 水 加以 区分 , “ 山 ...
Ligne n°113 : ...认识 , 不 是 绝望 的 根源 , 而是 对 焦躁 不安 的 解脱 , 因为 在 这种 认识 中 , 真我 的 不 可得 已 无关宏旨 了 。 自我 及 与 其 有关 的 世界 就 在 无 执着 中 得到 领会 。 这 就 是 为什么- Ligne n°114 : 惟 信 在 第二 阶段 要 说 “ 我 悟 入 禅 的 真理 。 ” [ 9 ] 在 这种 洞察 中 , 洋溢 着 内心 的 平静 和 安宁 。
Ligne n°115 : 二 、 然而 , 如前所述 , 即使 在 第二 阶段 的 “ 无分别 ” 中 , 仍 蕴涵 着 一 种 隐蔽 的 分别 形式 —— 即 “ 分别 ” 与 “ 无分别 ” 、 自我 与 无我 间 的 分别 —— 这样 仍 未 完全 摆脱 ...
Ligne n°181 : ...中 , 能知 和 所 知 并非 两 件 事 , 而 是 一 件 事 。 在 临济 的 意思 中 , “ 父母 未生 你 前 的 本来面目 ” 和 “ 无 位 真人 ” , 无非 就 是 这个 “ 不 可得 ” 的 真我 。- Ligne n°182 : 当 后来 成为 禅宗 二 祖 慧可 的 神光 问 菩提达摩 [ 10 ] 如何 安心 时 , 菩提达摩 说 : “ 将 心 来 , 与 汝安 ! ”
Ligne n°183 : 神 光 回答 ( 可能 过 了 一些 时候 ) : “ 觅 心 了 不 可 得 。 ” ...
Ligne n°221 : ..., 与 “ 阶段 ” 这 一 概念 相 联系 的 时间性 见解 也 是 虚幻 的 。- Ligne n°222 : 在 禅宗 中 , 山水 ( 以及 宇宙 中 万事万物 ) 的 完全 真实 , 是 通过 对 蕴含 于 “ 阶段 ” 概念 中 的 时间 顺序 的 双重 否定 而 实现 的 。 否定 蕴含 于 “ 第二 阶段 ” 中 的 非 时间性 及
Ligne n°223 : 蕴含 于 “ 第一 阶段 ” 中 的 时间性 , 绝对 现在 就 被 完全 揭示 。 ...
Ligne n°226 : ...是 万事万物 赖以 认识 它们 本来面目 的 根源 或 基础 , 在 这 基础 上 , 万事万物 既 没有 失去 它们 的 个性 , 也 没有 相互 对抗 和 妨碍 。- Ligne n°227 : 这样 , 在 惟 信 所 获 的 禅悟 中 , 一方面 , 山 本 是 真 山 , 水 本 是 真 水 , 也就是说 世界 万物 皆 如其 本然 。 但 在 另一方面 , 每 一 事物 与 其他 任何 事物 都 任 运 无碍 , 万物 都 是
Ligne n°228 : 平等 的 , 相互 交替 和 相互 融合 的 。 从而 我们 可以 说 : “ 山 就 是 山 , 水 就 是 水 。 ” 就 在 绝对 否定 也 即 绝对 肯定 这样 一 种 悟 中 , 禅宗 才 说 : “ 桥 流水 不流 ” , “ 李公吃 ...
Ligne n°227 : ...这样 , 在 惟 信 所 获 的 禅悟 中 , 一方面 , 山 本 是 真 山 , 水 本 是 真 水 , 也就是说 世界 万物 皆 如其 本然 。 但 在 另一方面 , 每 一 事物 与 其他 任何 事物 都 任 运 无碍 , 万物 都 是- Ligne n°228 : 平等 的 , 相互 交替 和 相互 融合 的 。 从而 我们 可以 说 : “ 山 就 是 山 , 水 就 是 水 。 ” 就 在 绝对 否定 也 即 绝对 肯定 这样 一 种 悟 中 , 禅宗 才 说 : “ 桥 流水 不流 ” , “ 李公吃
Ligne n°229 : 酒 张 公醉 ” 。 也 正是 这样 一 种 悟 中 , 禅宗 说 : “ 饥来 吃饭 , 困 来 即 眠 。 ” 这 并 不 是 一 种 可 见 诸 “ 第一 阶段 ” 中 的 本能 的 、 动物 般的 活动 , 而 是 吃 与 眠 依赖 于 对 深 不 ...
Ligne n°228 : ...平等 的 , 相互 交替 和 相互 融合 的 。 从而 我们 可以 说 : “ 山 就 是 山 , 水 就 是 水 。 ” 就 在 绝对 否定 也 即 绝对 肯定 这样 一 种 悟 中 , 禅宗 才 说 : “ 桥 流水 不流 ” , “ 李公吃- Ligne n°229 : 酒 张 公醉 ” 。 也 正是 这样 一 种 悟 中 , 禅宗 说 : “ 饥来 吃饭 , 困 来 即 眠 。 ” 这 并 不 是 一 种 可 见 诸 “ 第一 阶段 ” 中 的 本能 的 、 动物 般的 活动 , 而 是 吃 与 眠 依赖 于 对 深 不
Ligne n°230 : 可测 的 无的 认识 。 当 你 饥时 , 除饥 之外 别 无 他物 。 你 就 是 饥而已 。 当 你 吃 时 , 在 吃 之外 也 别 无 他物 , 吃就 是 那时 的 绝对 行动 。 当 你 眠 时 , 眠 之外 也 别 无 他物 , 无梦 ...
Ligne n°232 : ...为 这 一 理由 , 你 真 是 你 。 ” 在 我们 之间 没有 任何 妨碍 , 可是 每个 人 又 有 完全 的 个性 。 所以 可能 这样 , 是 因为 真我 就 是 无我 。 由于 我们 之后 别 无 他物 , 每个 人 都 是 他- Ligne n°233 : 或 她 , 可是 每一个 人 又 都 与 其他 任何人 圆融 无碍 。 因此 , “ 李公吃 酒 张 公醉 ” , “ 桥 流水 不流 ” , 这 并 不 是 暧昧 不 明 的 话 , 而是 禅 的 圆融 无碍 的 一 种 表述 , 正 如 在
Ligne n°234 : “ 柳绿花红 ” 、 “ 眼 横 鼻 直 ” 中 所 表述 的 那样 , 禅 的 圆融 无碍 又 与 每一个 人 、 动物 、 植物 和 事物 的 独立性 和 个性 不可分离 地 连结 起来 。 ...
Ligne n°233 : ...或 她 , 可是 每一个 人 又 都 与 其他 任何人 圆融 无碍 。 因此 , “ 李公吃 酒 张 公醉 ” , “ 桥 流水 不流 ” , 这 并 不 是 暧昧 不 明 的 话 , 而是 禅 的 圆融 无碍 的 一 种 表述 , 正 如 在- Ligne n°234 : “ 柳绿花红 ” 、 “ 眼 横 鼻 直 ” 中 所 表述 的 那样 , 禅 的 圆融 无碍 又 与 每一个 人 、 动物 、 植物 和 事物 的 独立性 和 个性 不可分离 地 连结 起来 。
Ligne n°235 : 1.6 ...
Ligne n°235 : ...1.6- Ligne n°236 : 这 就 是 在 禅宗 中 所 认识 到 的 哲学 。 有人 也许 会 觉得 这 与 黑格尔 哲学 并 无 多 大 差异 。 的确 , 在 黑格尔 哲学 与 禅宗 所 蕴涵 的 哲学 之间 有着 很 大 的 相似处 , 尤其 就 否定 之
- Ligne n°236 : 这 就 是 在 禅宗 中 所 认识 到 的 哲学 。 有人 也许 会 觉得 这 与 黑格尔 哲学 并 无 多 大 差异 。 的确 , 在 黑格尔 哲学 与 禅宗 所 蕴涵 的 哲学 之间 有着 很 大 的 相似处 , 尤其 就 否定 之
Ligne n°237 : 否定 就 是 真正 的 和 绝对 的 肯定 这 一 点 而言 。 但是 , 我们 不 应该 忽视 它们 之间 的 根本 差异 。 在 强调 用 否定 这 一 重要 概念 来 解释 辩证法 时 , 黑格尔 通过 否定之否定 而 辩 ...
Ligne n°249 : ...黑格尔 的 哲学 中 , 个人 不 能 被 充分 地 把握 为 个人 , 因为 对 黑格尔 来说 , 绝对 并非 是 绝对 无 , 而 是 绝对 精神 , 归根究底 是 某种 实体 性 东西 。 说 黑格尔 的 绝对 精神 概念- Ligne n°250 : 只 是 实体 性 的 东西 , 也许 是 不 确切 的 , 因为 它 是 一个 极其 辩证 的 概念 , 它 只有 通过 否定之否定 才 能 实现 。 正 因为 如 此 , 它 就 不 能 说 是 实体 性 的 。 可是 , 根据 禅 对绝
Ligne n°251 : 对 无或 空的 认识 , 黑格尔 绝对 精神 概念 的 实体 性质 就 昭然若揭 了 。 进而 考虑 到 他 那 “ 理性 的 狡计 ” 这 一 概念 , 人们 就 不得不 认为 在 个人 背后 有着 某种 东西 , 个 人 在 ...
Ligne n°252 : ...某种 程度 上 受到 那 某种 东西 —— 即 绝对 精神 —— 的 摆布 。- Ligne n°253 : 另一方面 , 绝对 在 禅宗 中 被 把握 为 无 , 亦 即 绝对 无 , 这 完全 是非 实体 性 的 , 因而 个 人 得以 与 绝对 辩证 矛盾 地 同一 , 从而 个 人 也 就 完全 被 认识 为 个人 。 不 存在 任何隐
Ligne n°254 : 于 个人 背后 或 超越 个 人 之上 的 东西 。 没有 任何 东西 可以 摆布 或 控制 个人 —— 不管 它 是 绝对 精神 还 是 上帝 。 在 禅 对 绝对 无的 认识 中 , 个人 绝不 受制于 任何 东西 。 绝不 ...
Ligne n°253 : ...另一方面 , 绝对 在 禅宗 中 被 把握 为 无 , 亦 即 绝对 无 , 这 完全 是非 实体 性 的 , 因而 个 人 得以 与 绝对 辩证 矛盾 地 同一 , 从而 个 人 也 就 完全 被 认识 为 个人 。 不 存在 任何隐- Ligne n°254 : 于 个人 背后 或 超越 个 人 之上 的 东西 。 没有 任何 东西 可以 摆布 或 控制 个人 —— 不管 它 是 绝对 精神 还 是 上帝 。 在 禅 对 绝对 无的 认识 中 , 个人 绝不 受制于 任何 东西 。 绝不
Ligne n°255 : 受制于 任何 东西 , 意味着 个人 在 个体性 上 完全 是 自决 的 。 它 是 完全 自主 的 而 无 需 任 何超 在 的 决定 因素 。 这 一 事实 对 任何 个人 都 是 同样 成立 的 。 因此 , 通过 并 超越 “ ...
Ligne n°256 : ...山 不 是 山 , 水 不 是 水 ” ( 第二 阶段 ) 这 一 否定性 的 认识 , 就 有 了 对 “ 山 只 是 山 , 水 只 是 水 ” ( 每 一 事物 的 绝对 个体性 ) 和 “ 山 是 水 , 水 是 山 ” ( 每 一 事物 都 可 相互- Ligne n°257 : 交融 ) 这 两 者 的 肯定 认识 。 更 准确 地 说 , 通过 第二 阶段 的 否定性 认识 , 在 禅悟 中 对 每 一 事物 的 绝对 个体性 和 相互 交融 性 都 有 了 肯定性 的 认识 。 个体性 和 交融 性 被 认
Ligne n°258 : 为 不过 是 同一 的 动态 实在 的 两 个 方面 。 由于 动态 实在 是 一个 动态 整体 , 它 是 完全 不 可被 客体化 并且 是 非 实体化 的 。 ...
Ligne n°258 : ...为 不过 是 同一 的 动态 实在 的 两 个 方面 。 由于 动态 实在 是 一个 动态 整体 , 它 是 完全 不 可被 客体化 并且 是 非 实体化 的 。- Ligne n°259 : 虽然 极端 辩证 , 但 与 禅 的 绝对 无 概念 相比 , 黑格尔 的 绝对 精神 概念 并未 完全 摆脱 “ 实体性 ” 。 结果 , 在 黑格尔 的 哲学 中 否定之否定 并未 被 认识 为 完全 的 自我 否定 之
Ligne n°260 : 自我 否定 , 而 是 在 绝对 精神 自我 发展 的 框架 内 被 认识 , 不管 自我 发展 的 过程 是 辩证 到 什么 程度 。 但 在 禅宗 中 不 存在 这种 框架 。 一切 皆空 。 万物 在 广大 无限 中 被 认识 ...
Ligne n°259 : ...虽然 极端 辩证 , 但 与 禅 的 绝对 无 概念 相比 , 黑格尔 的 绝对 精神 概念 并未 完全 摆脱 “ 实体性 ” 。 结果 , 在 黑格尔 的 哲学 中 否定之否定 并未 被 认识 为 完全 的 自我 否定 之- Ligne n°260 : 自我 否定 , 而 是 在 绝对 精神 自我 发展 的 框架 内 被 认识 , 不管 自我 发展 的 过程 是 辩证 到 什么 程度 。 但 在 禅宗 中 不 存在 这种 框架 。 一切 皆空 。 万物 在 广大 无限 中 被 认识
Ligne n°261 : 。 空就 是 实在 。 在 这里 , “ 否定之否定 ” 的 辩证 性质 —— 完全 自我 否定 之 自我 否定 —— 得以 充分 实现 。 “ 否定之否定 ” ( 真正 的 空 ) , 同时 就是 肯定 之 肯定 ( 不 思 ...
Ligne n°263 : ...种 动态 的 整体 , 在 其中 个人 在 空间 上 的 存在 和 在 时间 中 的 无穷 发展 的 关系 被 正确 把握 住 了 。- Ligne n°264 : 上述 黑格尔 与 禅宗 之间 的 差异 , 与 它们 对 哲学 与 宗教 的 理解 不无关系 。 在 黑格尔 的 哲学 中 , 哲学 代表 绝对 知识 ( absolutes
Ligne n°265 : Wissen ) , 对 此 形态 上 尚未 摆脱 信仰 ( Glaube ) 上帝 的 表象 作用 ( Vorstellung ) 的 宗教 , 只能 处于 从属 于哲学 的 地位 了 。 哲学 位于 宗教 ...
Ligne n°265 : ...Wissen ) , 对 此 形态 上 尚未 摆脱 信仰 ( Glaube ) 上帝 的 表象 作用 ( Vorstellung ) 的 宗教 , 只能 处于 从属 于哲学 的 地位 了 。 哲学 位于 宗教- Ligne n°266 : 之前 , 这 在 黑格尔 的 哲学 中 是 按照 绝对 精神 的 自我 发展 过程 而 被 把握 的 。 与 之 相反 , 建立 在 对 绝对 无的 认识 基础 上 的 禅宗 , 在 黑格尔 思想 的 意义 上 , 则 既非 哲学 ,
Ligne n°267 : 亦非 宗教 。 在 禅宗 中 , 宗教 并非 如 黑格尔 那样 被 认为 是 哲学 的 附庸 ; 亦非 如 基督教 那样 被 认为 哲学 从属于 宗教 。 在 表述 为 “ 山 只 是 山 , 水 只 是 水 ” 的 动态 认识 中 , ...
Ligne n°266 : ...之前 , 这 在 黑格尔 的 哲学 中 是 按照 绝对 精神 的 自我 发展 过程 而 被 把握 的 。 与 之 相反 , 建立 在 对 绝对 无的 认识 基础 上 的 禅宗 , 在 黑格尔 思想 的 意义 上 , 则 既非 哲学 ,- Ligne n°267 : 亦非 宗教 。 在 禅宗 中 , 宗教 并非 如 黑格尔 那样 被 认为 是 哲学 的 附庸 ; 亦非 如 基督教 那样 被 认为 哲学 从属于 宗教 。 在 表述 为 “ 山 只 是 山 , 水 只 是 水 ” 的 动态 认识 中 ,
Ligne n°268 : 兼容并蓄 了 智慧 与 慈悲 , 哲学 与 对 人类 困境 的 宗教 解答 。 这 就 是 为什么 禅 既 不 是 绝对 知识 也 不 是 上帝 拯救 , 而 是 自我 觉悟 。 在 禅 的 自我 觉悟 中 , 每 一 个体 存在 , 不 ...
Ligne n°267 : ...亦非 宗教 。 在 禅宗 中 , 宗教 并非 如 黑格尔 那样 被 认为 是 哲学 的 附庸 ; 亦非 如 基督教 那样 被 认为 哲学 从属于 宗教 。 在 表述 为 “ 山 只 是 山 , 水 只 是 水 ” 的 动态 认识 中 ,- Ligne n°268 : 兼容并蓄 了 智慧 与 慈悲 , 哲学 与 对 人类 困境 的 宗教 解答 。 这 就 是 为什么 禅 既 不 是 绝对 知识 也 不 是 上帝 拯救 , 而 是 自我 觉悟 。 在 禅 的 自我 觉悟 中 , 每 一 个体 存在 , 不
- Ligne n°268 : 兼容并蓄 了 智慧 与 慈悲 , 哲学 与 对 人类 困境 的 宗教 解答 。 这 就 是 为什么 禅 既 不 是 绝对 知识 也 不 是 上帝 拯救 , 而 是 自我 觉悟 。 在 禅 的 自我 觉悟 中 , 每 一 个体 存在 , 不
Ligne n°269 : 管 是 人 、 动物 、 植物 还 是 物 , 都 如 “ 柳绿花红 ” 所 表述 的 , 在 其 个体性 上 显示 了 自身 ; 然而 , 又 如 “ 李公吃 酒 张 公醉 ” 所 表述 的 , 每 一 事物 又 都 和谐 地 相互 交融 。 ...
Ligne n°271 : ...1.7- Ligne n°272 : 禅宗 曾 说 : “ 佛 说法 四十九 年 , 不曾 动 他 ‘ 广 长舌 ’ 。 ” 又 说 : “ 一 落 言诠 , 即 失 其旨 。 ” 禅宗 没有 须用 语言 或 理论 来 解释 的 东西 , 也 没有 当作 神圣 教条 来 学习 的
- Ligne n°272 : 禅宗 曾 说 : “ 佛 说法 四十九 年 , 不曾 动 他 ‘ 广 长舌 ’ 。 ” 又 说 : “ 一 落 言诠 , 即 失 其旨 。 ” 禅宗 没有 须用 语言 或 理论 来 解释 的 东西 , 也 没有 当作 神圣 教条 来 学习 的
Ligne n°273 : 东西 。 事实上 , 禅 的 核心 就是 “ 不 可 说 ” 。 因此 , 当 一 位 僧人 问 “ 如何 是 佛法 的 大意 ” , 临 济 立即 答 之 以 “ 喝 ! ” 但是 , 由于 禅宗 所 关心 的 是 真正 的 不可 说 , 它 不 ...
Ligne n°272 : ...禅宗 曾 说 : “ 佛 说法 四十九 年 , 不曾 动 他 ‘ 广 长舌 ’ 。 ” 又 说 : “ 一 落 言诠 , 即 失 其旨 。 ” 禅宗 没有 须用 语言 或 理论 来 解释 的 东西 , 也 没有 当作 神圣 教条 来 学习 的- Ligne n°273 : 东西 。 事实上 , 禅 的 核心 就是 “ 不 可 说 ” 。 因此 , 当 一 位 僧人 问 “ 如何 是 佛法 的 大意 ” , 临 济 立即 答 之 以 “ 喝 ! ” 但是 , 由于 禅宗 所 关心 的 是 真正 的 不可 说 , 它 不
- Ligne n°273 : 东西 。 事实上 , 禅 的 核心 就是 “ 不 可 说 ” 。 因此 , 当 一 位 僧人 问 “ 如何 是 佛法 的 大意 ” , 临 济 立即 答 之 以 “ 喝 ! ” 但是 , 由于 禅宗 所 关心 的 是 真正 的 不可 说 , 它 不
Ligne n°274 : 仅 反对 言说 , 也 反对 寂默 。 所以 , 德山 [ 12 ] 在 其说 法 中 , 曾 扬 棒 说 : “ 道 得 也 三十 棒 , 道 不得 也 三十 棒 ! ” [ 13 ] 首 山 [ 14 ] ...
Ligne n°275 : ...有 一 日 举 竹篦 问 其 弟子 : “ 唤作 竹 篦即触 , 不 唤作 竹篦 即 背 。 唤作 什么 ? ” [ 15 ]- Ligne n°276 : 禅 总是 以 单刀直入 的 方式 , 表达 那 超出 臧否 语默 的 “ 不可 说 的 ” 实在 , 通过 “ 道 ! 道 ! ” 的 命令 逼迫 我们 陈述 这个 实在 的 理解 。
Ligne n°277 : 但 禅宗 并非 单 以 断绝 一切 弟子 们 所有 的 可能 办法 ( 语 或默 , 臧 或否 ) ) 来 指出 这 “ 不 可 说 ” ; 如 前述 德 山 与 首 山 的 例子 。 如 临 济 的 “ 喝 ” , 虽 是 一 种 绝对 的 否定 , ...
Ligne n°276 : ...禅 总是 以 单刀直入 的 方式 , 表达 那 超出 臧否 语默 的 “ 不可 说 的 ” 实在 , 通过 “ 道 ! 道 ! ” 的 命令 逼迫 我们 陈述 这个 实在 的 理解 。- Ligne n°277 : 但 禅宗 并非 单 以 断绝 一切 弟子 们 所有 的 可能 办法 ( 语 或默 , 臧 或否 ) ) 来 指出 这 “ 不 可 说 ” ; 如 前述 德 山 与 首 山 的 例子 。 如 临 济 的 “ 喝 ” , 虽 是 一 种 绝对 的 否定 ,
Ligne n°278 : 它 切断 了 提问者 每 一 种 所 想像 得到 的 回答 ; 但 它 同时 又 是 对 “ 不可 说 ” 的 极度 肯定 。 对 “ 不可 说 ” 的 这种 肯定 , 在 禅宗 里 是 极其 重要 的 , 它 也 是 一 种 单刀直入 的 表 ...
Ligne n°277 : ...但 禅宗 并非 单 以 断绝 一切 弟子 们 所有 的 可能 办法 ( 语 或默 , 臧 或否 ) ) 来 指出 这 “ 不 可 说 ” ; 如 前述 德 山 与 首 山 的 例子 。 如 临 济 的 “ 喝 ” , 虽 是 一 种 绝对 的 否定 ,- Ligne n°278 : 它 切断 了 提问者 每 一 种 所 想像 得到 的 回答 ; 但 它 同时 又 是 对 “ 不可 说 ” 的 极度 肯定 。 对 “ 不可 说 ” 的 这种 肯定 , 在 禅宗 里 是 极其 重要 的 , 它 也 是 一 种 单刀直入 的 表
Ligne n°279 : 达 , 就 像 下述 对话 中 所 表示 的 : ...
Ligne n°287 : ...师 曰 : “ 直 须 恁么 捉 虚空 始 得 。 ” [ 18 ]- Ligne n°288 : 这 一切 例子 清楚 地 表明 , 禅宗 的 目标 永远 在于 把握 生命 中 活泼泼 的 实在 , 而 这 不 是 光 凭 理性 分析 就 能 完全 把握 住 的 。 但 正如 前面 所 述 , 这 绝不 能 被 当作 只 是 反 理性
Ligne n°289 : 主义 。 禅 虽然 超越 了 人 的 理性 , 但 并 没有 排除 理性 。 所谓 一旦 从 理性 或 哲学 上去 理会 和 表达 , 禅 的 “ 认识 ” ( 悟 ) 就 衰退 或 消失 的 说法 , 必须 说 从 一 开始 就 是 没有 ...
Ligne n°288 : ...这 一切 例子 清楚 地 表明 , 禅宗 的 目标 永远 在于 把握 生命 中 活泼泼 的 实在 , 而 这 不 是 光 凭 理性 分析 就 能 完全 把握 住 的 。 但 正如 前面 所 述 , 这 绝不 能 被 当作 只 是 反 理性- Ligne n°289 : 主义 。 禅 虽然 超越 了 人 的 理性 , 但 并 没有 排除 理性 。 所谓 一旦 从 理性 或 哲学 上去 理会 和 表达 , 禅 的 “ 认识 ” ( 悟 ) 就 衰退 或 消失 的 说法 , 必须 说 从 一 开始 就 是 没有
- Ligne n°289 : 主义 。 禅 虽然 超越 了 人 的 理性 , 但 并 没有 排除 理性 。 所谓 一旦 从 理性 或 哲学 上去 理会 和 表达 , 禅 的 “ 认识 ” ( 悟 ) 就 衰退 或 消失 的 说法 , 必须 说 从 一 开始 就 是 没有
Ligne n°290 : 根据 的 。 真正 的 禅悟 , 即使 它 经过 严密 的 理性 分析 和 哲学 思考 , 也 绝不 会 被 毁坏 ; 相反 , 分析 将 有助于 给 自己 阐明 这种 认识 , 并 进而 使 人们 能 把 这种 认识 的 精微 之 ...
Ligne n°289 : ...主义 。 禅 虽然 超越 了 人 的 理性 , 但 并 没有 排除 理性 。 所谓 一旦 从 理性 或 哲学 上去 理会 和 表达 , 禅 的 “ 认识 ” ( 悟 ) 就 衰退 或 消失 的 说法 , 必须 说 从 一 开始 就 是 没有- Ligne n°290 : 根据 的 。 真正 的 禅悟 , 即使 它 经过 严密 的 理性 分析 和 哲学 思考 , 也 绝不 会 被 毁坏 ; 相反 , 分析 将 有助于 给 自己 阐明 这种 认识 , 并 进而 使 人们 能 把 这种 认识 的 精微 之
Ligne n°291 : 处 传达 给 他人 , 即使 这 要 通过 语言 的 中介 。 ...
Ligne n°291 : ...处 传达 给 他人 , 即使 这 要 通过 语言 的 中介 。- Ligne n°292 : 下述 四 句 偈可以 表达 禅宗 的 基本 特征 :
Ligne n°293 : 不 立 文字 , ...
Ligne n°296 : ...见 性 成佛 。- Ligne n°297 : 不过 , “ 不 立 文字 ” , 并非 像 甚至 有些 修 禅 者 也 误解 的 那样 , 仅仅 表示 排除 语言 或 文字 , 不如说 它 表示 必须 不拘泥于 语言 文字 。 只要 不拘泥于 语言 文字 , 人们 即使
Ligne n°298 : 在 禅 的 领域 里 也 能 大量 运用 它们 。 这 就 是 为什么 尽管 强调 “ 不 立 文字 ” , 禅宗 却 产生 了 丰富 的 禅宗 文献 和 像 道 元 那样 思辨 深刻 的 思想家 。 ...
Ligne n°297 : ...不过 , “ 不 立 文字 ” , 并非 像 甚至 有些 修 禅 者 也 误解 的 那样 , 仅仅 表示 排除 语言 或 文字 , 不如说 它 表示 必须 不拘泥于 语言 文字 。 只要 不拘泥于 语言 文字 , 人们 即使- Ligne n°298 : 在 禅 的 领域 里 也 能 大量 运用 它们 。 这 就 是 为什么 尽管 强调 “ 不 立 文字 ” , 禅宗 却 产生 了 丰富 的 禅宗 文献 和 像 道 元 那样 思辨 深刻 的 思想家 。
- Ligne n°298 : 在 禅 的 领域 里 也 能 大量 运用 它们 。 这 就 是 为什么 尽管 强调 “ 不 立 文字 ” , 禅宗 却 产生 了 丰富 的 禅宗 文献 和 像 道 元 那样 思辨 深刻 的 思想家 。
- Ligne n°298 : 在 禅 的 领域 里 也 能 大量 运用 它们 。 这 就 是 为什么 尽管 强调 “ 不 立 文字 ” , 禅宗 却 产生 了 丰富 的 禅宗 文献 和 像 道 元 那样 思辨 深刻 的 思想家 。
Ligne n°299 : 禅宗 说 过 : “ 未 开 悟 者 应 参透 实在 的 意义 , 已 开 悟 者 应 将 这 实在 用 言语 表达 出来 。 ” 又 曾 说 : “ 开悟 是 容易 的 , 自由 而 不 执着 地 讲 出 这个 悟 就 难 了 。 ” 禅 是 一 把 双 ...
Ligne n°298 : ...在 禅 的 领域 里 也 能 大量 运用 它们 。 这 就 是 为什么 尽管 强调 “ 不 立 文字 ” , 禅宗 却 产生 了 丰富 的 禅宗 文献 和 像 道 元 那样 思辨 深刻 的 思想家 。- Ligne n°299 : 禅宗 说 过 : “ 未 开 悟 者 应 参透 实在 的 意义 , 已 开 悟 者 应 将 这 实在 用 言语 表达 出来 。 ” 又 曾 说 : “ 开悟 是 容易 的 , 自由 而 不 执着 地 讲 出 这个 悟 就 难 了 。 ” 禅 是 一 把 双
- Ligne n°299 : 禅宗 说 过 : “ 未 开 悟 者 应 参透 实在 的 意义 , 已 开 悟 者 应 将 这 实在 用 言语 表达 出来 。 ” 又 曾 说 : “ 开悟 是 容易 的 , 自由 而 不 执着 地 讲 出 这个 悟 就 难 了 。 ” 禅 是 一 把 双
Ligne n°300 : 刃 剑 , 既 斩 去 语言 和 思量 , 同时 却 又 赋予 它们 以 生命 。 禅 虽然 超越 了 人类 的 理性 和 哲学 , 却 是 它们 的 根本 和 源泉 。 ...
Ligne n°299 : ...禅宗 说 过 : “ 未 开 悟 者 应 参透 实在 的 意义 , 已 开 悟 者 应 将 这 实在 用 言语 表达 出来 。 ” 又 曾 说 : “ 开悟 是 容易 的 , 自由 而 不 执着 地 讲 出 这个 悟 就 难 了 。 ” 禅 是 一 把 双- Ligne n°300 : 刃 剑 , 既 斩 去 语言 和 思量 , 同时 却 又 赋予 它们 以 生命 。 禅 虽然 超越 了 人类 的 理性 和 哲学 , 却 是 它们 的 根本 和 源泉 。
Ligne n°301 : 当 药山 [ 19 ] 坐禅 时 , 有 一僧 问道 : “ 兀兀 地 思量 甚么 ? ” ...
Ligne n°300 : ...刃 剑 , 既 斩 去 语言 和 思量 , 同时 却 又 赋予 它们 以 生命 。 禅 虽然 超越 了 人类 的 理性 和 哲学 , 却 是 它们 的 根本 和 源泉 。- Ligne n°301 : 当 药山 [ 19 ] 坐禅 时 , 有 一僧 问道 : “ 兀兀 地 思量 甚么 ? ”
Ligne n°302 : 师 曰 : “ 思量 个 不 思量 底 。 ” ...
Ligne n°304 : ...师 曰 : “ 非 思量 。 ” [ 20 ]- Ligne n°305 : 禅 并非 建立 在 思量 或 不 思量 的 基础 上 , 更 确切 地 说 , 它 建立 在 非 思量 的 基础 上 , 这 超越 了 思量 与 不 思量 。 当 不 思量 被 当做 禅 的 基础 时 , 反 理性 主义 就 会 变 得 猖獗 。
- Ligne n°305 : 禅 并非 建立 在 思量 或 不 思量 的 基础 上 , 更 确切 地 说 , 它 建立 在 非 思量 的 基础 上 , 这 超越 了 思量 与 不 思量 。 当 不 思量 被 当做 禅 的 基础 时 , 反 理性 主义 就 会 变 得 猖獗 。
Ligne n°306 : 当 思量 被 当做 禅 的 基础 时 , 禅 就 会 丧失 其 真正 的 基础 , 蜕化 成单 纯 的 概念 和 抽象 的 冗词 赘语 。 然而 , 真正 的 禅 把 非 思量 当做 它 的 最终 基础 , 从而 可以 根据 情况 的 需 ...
Ligne n°305 : ...禅 并非 建立 在 思量 或 不 思量 的 基础 上 , 更 确切 地 说 , 它 建立 在 非 思量 的 基础 上 , 这 超越 了 思量 与 不 思量 。 当 不 思量 被 当做 禅 的 基础 时 , 反 理性 主义 就 会 变 得 猖獗 。- Ligne n°306 : 当 思量 被 当做 禅 的 基础 时 , 禅 就 会 丧失 其 真正 的 基础 , 蜕化 成单 纯 的 概念 和 抽象 的 冗词 赘语 。 然而 , 真正 的 禅 把 非 思量 当做 它 的 最终 基础 , 从而 可以 根据 情况 的 需
- Ligne n°306 : 当 思量 被 当做 禅 的 基础 时 , 禅 就 会 丧失 其 真正 的 基础 , 蜕化 成单 纯 的 概念 和 抽象 的 冗词 赘语 。 然而 , 真正 的 禅 把 非 思量 当做 它 的 最终 基础 , 从而 可以 根据 情况 的 需
- Ligne n°306 : 当 思量 被 当做 禅 的 基础 时 , 禅 就 会 丧失 其 真正 的 基础 , 蜕化 成单 纯 的 概念 和 抽象 的 冗词 赘语 。 然而 , 真正 的 禅 把 非 思量 当做 它 的 最终 基础 , 从而 可以 根据 情况 的 需
Ligne n°307 : 要 , 通过 思量 或 不 思量 而 自在 无碍 地 表现 禅 的 自身 。 临 济 喝 , 德 山 棒 , 南 泉 斩 猫 [ 21 ] , 俱 胝竖指 [ 22 ] , 这 一切 都 包含 着 非 思量 的 哲学 。 如果 要 禅 不 停留在 ...
Ligne n°306 : ...当 思量 被 当做 禅 的 基础 时 , 禅 就 会 丧失 其 真正 的 基础 , 蜕化 成单 纯 的 概念 和 抽象 的 冗词 赘语 。 然而 , 真正 的 禅 把 非 思量 当做 它 的 最终 基础 , 从而 可以 根据 情况 的 需- Ligne n°307 : 要 , 通过 思量 或 不 思量 而 自在 无碍 地 表现 禅 的 自身 。 临 济 喝 , 德 山 棒 , 南 泉 斩 猫 [ 21 ] , 俱 胝竖指 [ 22 ] , 这 一切 都 包含 着 非 思量 的 哲学 。 如果 要 禅 不 停留在
- Ligne n°307 : 要 , 通过 思量 或 不 思量 而 自在 无碍 地 表现 禅 的 自身 。 临 济 喝 , 德 山 棒 , 南 泉 斩 猫 [ 21 ] , 俱 胝竖指 [ 22 ] , 这 一切 都 包含 着 非 思量 的 哲学 。 如果 要 禅 不 停留在
Ligne n°308 : 禅 院中 , 而 是 有效 地 对付 使 当代 世界 苦痛 的 许多 问题 , 那么 禅 必须 充分 地 运用 这种 非 思量 的 哲学 。 禅 并非 一 种 反 理性 主义 , 也 不 是 一 种 肤浅 的 直觉 主义 , 更 不 是 一 ...
Ligne n°307 : ...要 , 通过 思量 或 不 思量 而 自在 无碍 地 表现 禅 的 自身 。 临 济 喝 , 德 山 棒 , 南 泉 斩 猫 [ 21 ] , 俱 胝竖指 [ 22 ] , 这 一切 都 包含 着 非 思量 的 哲学 。 如果 要 禅 不 停留在- Ligne n°308 : 禅 院中 , 而 是 有效 地 对付 使 当代 世界 苦痛 的 许多 问题 , 那么 禅 必须 充分 地 运用 这种 非 思量 的 哲学 。 禅 并非 一 种 反 理性 主义 , 也 不 是 一 种 肤浅 的 直觉 主义 , 更 不 是 一
- Ligne n°308 : 禅 院中 , 而 是 有效 地 对付 使 当代 世界 苦痛 的 许多 问题 , 那么 禅 必须 充分 地 运用 这种 非 思量 的 哲学 。 禅 并非 一 种 反 理性 主义 , 也 不 是 一 种 肤浅 的 直觉 主义 , 更 不 是 一
- Ligne n°308 : 禅 院中 , 而 是 有效 地 对付 使 当代 世界 苦痛 的 许多 问题 , 那么 禅 必须 充分 地 运用 这种 非 思量 的 哲学 。 禅 并非 一 种 反 理性 主义 , 也 不 是 一 种 肤浅 的 直觉 主义 , 更 不 是 一
Ligne n°309 : 种 动物 式 的 活动 , 而 是 包含 一 种 最 深奥 的 哲学 , 虽然 禅 本身 并非 哲学 。 ...
Ligne n°308 : ...禅 院中 , 而 是 有效 地 对付 使 当代 世界 苦痛 的 许多 问题 , 那么 禅 必须 充分 地 运用 这种 非 思量 的 哲学 。 禅 并非 一 种 反 理性 主义 , 也 不 是 一 种 肤浅 的 直觉 主义 , 更 不 是 一- Ligne n°309 : 种 动物 式 的 活动 , 而 是 包含 一 种 最 深奥 的 哲学 , 虽然 禅 本身 并非 哲学 。
Ligne n°31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Ligne n°311 : ...[ 1 ]- Ligne n°312 : 曹 洞禅 , 即 佛教 禅宗 五 家 之一 曹 洞宗 。 开创 人 是 我国 唐代 洞 山 良价 ( 807-869 ) 和 其 弟子 曹 山本寂 ( 840-901 ) 。 南宋 嘉定 十六 年 ( 1223 ) 日僧
- Ligne n°312 : 曹 洞禅 , 即 佛教 禅宗 五 家 之一 曹 洞宗 。 开创 人 是 我国 唐代 洞 山 良价 ( 807-869 ) 和 其 弟子 曹 山本寂 ( 840-901 ) 。 南宋 嘉定 十六 年 ( 1223 ) 日僧
Ligne n°313 : 道 元 入 宋 , 在 天 童山 从 洞 山 第十三 代 弟子 如 净 受 法 , 向 日本 传入 曹洞宗 , 以 永平 寺 ( 在 今 福井县 ) 为 中心 传教 。 —— 译 ...
Ligne n°319 : ...上 的 自决 能力 。 这 表明 在 存在 上 承担 义务 的 立场 , 这 一 立场 超越 了 在 认识论 意义 上 的 主客 二分法 。 为 表明 这种 区别 , 本 书用 主体性 表达 这 层 意思 。- Ligne n°320 : [ 5 ] 即 唐代 南岳 系 禅师 普愿 ( 748-834 ) 。 —— 译
Ligne n°321 : [ 6 ] 原文 作 “ 拟向 即 乖 。 ” 见 《 五 灯 会元 》 卷 4 ( 赵州 从谂 禅师 ) 。 —— 译 ...
Ligne n°320 : ...[ 5 ] 即 唐代 南岳 系 禅师 普愿 ( 748-834 ) 。 —— 译- Ligne n°321 : [ 6 ] 原文 作 “ 拟向 即 乖 。 ” 见 《 五 灯 会元 》 卷 4 ( 赵州 从谂 禅师 ) 。 —— 译
Ligne n°322 : [ 7 ] 原文 作 “ 著 即 转 远 , 不 求 还 在 目前 , 灵 音 属 耳 ” , 见 ( 古 尊 宿 语录 ) 卷 4 。 —— 译 ...
Ligne n°324 : ...无分别 ( 第二 阶段 ) 的 否定性 认识 , 对于 最高 实在 的 揭示 ( 第三 阶段 ) 是 必要 的 , 但 这 并非 意味著 , 在 第二 阶段 与 第三 阶段 的 认识 之间 必须 有 一时间 差 ( time- Ligne n°325 : gap ) 。 在 禅 修 中 , “ 第二 阶段 ” 的 无分别 或 无 我 的 否定性 认识 , 与 “ 第三 阶段 ” 的 真正 分别 或 真我 的 肯定性 认识 , 可以 是 同时 发生 的 。 大死 一 番 才 有 大 活 , 按
Ligne n°326 : 严格 意义 上 说 , 这 无非 表明是 在 第二 和 第三 阶段 同时 发生 的 认识 。 可是 , 正如 惟 信 在 他 的 说法 中 所 清楚 表明 的 , 他 所 经历 的 第一 、 第二 、 第三 阶段 是 前后 相继 的 。 ...
Ligne n°326 : ...严格 意义 上 说 , 这 无非 表明是 在 第二 和 第三 阶段 同时 发生 的 认识 。 可是 , 正如 惟 信 在 他 的 说法 中 所 清楚 表明 的 , 他 所 经历 的 第一 、 第二 、 第三 阶段 是 前后 相继 的 。- Ligne n°327 : 这样 一 种 逐步 深化 的 禅悟 过程 的 明确 记录 , 在 文献 中 是 罕见 的 , 以至 现代 作者 在 分析 惟 信 在 禅 修 体验 时 , 只能 沿著 这 条 逐步 深化 过程 的 线索 。 但是 , 这种 分析 并 不
- Ligne n°327 : 这样 一 种 逐步 深化 的 禅悟 过程 的 明确 记录 , 在 文献 中 是 罕见 的 , 以至 现代 作者 在 分析 惟 信 在 禅 修 体验 时 , 只能 沿著 这 条 逐步 深化 过程 的 线索 。 但是 , 这种 分析 并 不
Ligne n°328 : 排除 在 禅悟 中 第二 、 第三 阶段 的 认识 同时 发生 的 可能性 。 实际上 , 正如 笔者 在 本 后 半 部分 中 所 阐述 的 , 在 真正 的 禅悟 中 , 第三 即 最后 阶段 包含 了 前 两 个 阶段 , 甚至 ...
Ligne n°327 : ...这样 一 种 逐步 深化 的 禅悟 过程 的 明确 记录 , 在 文献 中 是 罕见 的 , 以至 现代 作者 在 分析 惟 信 在 禅 修 体验 时 , 只能 沿著 这 条 逐步 深化 过程 的 线索 。 但是 , 这种 分析 并 不- Ligne n°328 : 排除 在 禅悟 中 第二 、 第三 阶段 的 认识 同时 发生 的 可能性 。 实际上 , 正如 笔者 在 本 后 半 部分 中 所 阐述 的 , 在 真正 的 禅悟 中 , 第三 即 最后 阶段 包含 了 前 两 个 阶段 , 甚至
- Ligne n°328 : 排除 在 禅悟 中 第二 、 第三 阶段 的 认识 同时 发生 的 可能性 。 实际上 , 正如 笔者 在 本 后 半 部分 中 所 阐述 的 , 在 真正 的 禅悟 中 , 第三 即 最后 阶段 包含 了 前 两 个 阶段 , 甚至
Ligne n°329 : 连 “ 阶段 ” 这 一 用 语 亦 不 甚 恰当 , 因为 禅悟 是 在 存在 上 对 最高 实在 的 觉悟 , 它 超越 了 否定性 和 肯定性 , 也 超越 了 任何 渐 进 的 方法 。 ...
Ligne n°328 : ...排除 在 禅悟 中 第二 、 第三 阶段 的 认识 同时 发生 的 可能性 。 实际上 , 正如 笔者 在 本 后 半 部分 中 所 阐述 的 , 在 真正 的 禅悟 中 , 第三 即 最后 阶段 包含 了 前 两 个 阶段 , 甚至- Ligne n°329 : 连 “ 阶段 ” 这 一 用 语 亦 不 甚 恰当 , 因为 禅悟 是 在 存在 上 对 最高 实在 的 觉悟 , 它 超越 了 否定性 和 肯定性 , 也 超越 了 任何 渐 进 的 方法 。
Ligne n°330 : [ 9 ] 原文 为 “ 有 个 入 处 。 ” —— 译 ...
Ligne n°330 : ...[ 9 ] 原文 为 “ 有 个 入 处 。 ” —— 译- Ligne n°331 : [ 10 ] 菩提达摩 ( Bodhidharma , ?-528 ) , 南 印度 僧人 , 被 称为 “ 西天 ” ( 印度 ) 禅宗 第二十八 祖 和 “ 东土 ” ( 中国 ) 禅宗 始祖 。 —— 译
- Ligne n°331 : [ 10 ] 菩提达摩 ( Bodhidharma , ?-528 ) , 南 印度 僧人 , 被 称为 “ 西天 ” ( 印度 ) 禅宗 第二十八 祖 和 “ 东土 ” ( 中国 ) 禅宗 始祖 。 —— 译
Ligne n°332 : [ 11 ] 见 《 五 灯 会元 》 卷 1 。 —— 译 ...
Ligne n°332 : ...[ 11 ] 见 《 五 灯 会元 》 卷 1 。 —— 译- Ligne n°333 : [ 12 ] 德 山 , 即 唐代 青 原 系 禅师 宣 鉴 ( 782-865 ) 。 —— 译
Ligne n°334 : [ 13 ] 《 五 灯 会元 》 卷 7 。 —— 译 ...
Ligne n°334 : ...[ 13 ] 《 五 灯 会元 》 卷 7 。 —— 译- Ligne n°335 : [ 14 ] 首 山 , 即 宋代 临济宗 禅师 省 念 ( 926-992 ) 。 —— 译
Ligne n°336 : [ 15 ] 《 五 灯 会元 》 卷 11 。 —— 译 ...
Ligne n°336 : ...[ 15 ] 《 五 灯 会元 》 卷 11 。 —— 译- Ligne n°337 : [ 16 ] 石 巩 , 即 唐代 禅师 慧 藏 , 为 马祖道一 ( 709-788 ) 弟子 。 —— 译
Ligne n°338 : [ 17 ] 西 堂 , 即 智 武 禅师 , 与 石 巩 慧 藏 同 为 马祖道一 的 弟子 。 —— 译 ...
Ligne n°337 : ...[ 16 ] 石 巩 , 即 唐代 禅师 慧 藏 , 为 马祖道一 ( 709-788 ) 弟子 。 —— 译- Ligne n°338 : [ 17 ] 西 堂 , 即 智 武 禅师 , 与 石 巩 慧 藏 同 为 马祖道一 的 弟子 。 —— 译
Ligne n°339 : [ 18 ] 《 五 灯 会元 》 卷 3 。 —— 译 ...
Ligne n°339 : ...[ 18 ] 《 五 灯 会元 》 卷 3 。 —— 译- Ligne n°340 : [ 19 ] 药 山 , 即 唐代 青 原 系 禅师 惟俨 ( 751-834 ) 。 —— 译
Ligne n°341 : [ 20 ] 《 五 灯 会元 》 卷 5 。 —— 译 ...
Ligne n°342 : ...[ 21 ]- Ligne n°343 : 南 泉 ( 唐代 南岳 系 禅师 普愿 ) 斩 猫 : “ 师 曰 昨夜 三 更 失却 牛 , 天明 起来 失却 火 。 师 因 东西 两 堂 争 猫儿 , 师 遇之 , 白 众 曰 : ‘ 道 得 即 救 取 猫儿 , 道 不得 即 斩 却 也 。 ’
Ligne n°344 : 众 无对 。 师 便 斩 之 。 ” 见 《 五 灯 会元 》 卷 3 。 —— 译 ...
Ligne n°344 : ...众 无对 。 师 便 斩 之 。 ” 见 《 五 灯 会元 》 卷 3 。 —— 译- Ligne n°345 : [ 22 ] 俱胝 竖 指 , 禅宗 公案 。 唐 婺州 金 华山 俱胝 和 尚 因 天龙 和 尚 竖 一 指 得悟 。 自此 凡 有 学者 参 问 , 唯 举 一 指 , 无 别提 唱 。 见 《 五 灯 会元 》 卷 4 。 —— 译
Ligne n°346 : —— 阿 部 正 雄 著 王 雷泉 等 译 : 《 禅 与 西方 思想 》 第一 章 , ...
Ligne n°345 : ...[ 22 ] 俱胝 竖 指 , 禅宗 公案 。 唐 婺州 金 华山 俱胝 和 尚 因 天龙 和 尚 竖 一 指 得悟 。 自此 凡 有 学者 参 问 , 唯 举 一 指 , 无 别提 唱 。 见 《 五 灯 会元 》 卷 4 。 —— 译- Ligne n°346 : —— 阿 部 正 雄 著 王 雷泉 等 译 : 《 禅 与 西方 思想 》 第一 章 ,
Ligne n°347 : 上海 译文 出版社 , 1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