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送中運動到時代革命:沒有抗爭大台意味著什麼?

【鄭祖邦/佛光大學社會學暨社會工作學系】在民間人權陣線(Civil Human Rights Front)的號召下,香港在 6 月 9 日與 16 日接連兩週分別出現了超過百萬人以上的反送中遊行活動,人數眾多但有序的抗議畫面震撼人心。其後由於特區政府無法作出有效且具體的回應,導致出現了更多形形色色的抗議活動乃至暴力衝突,包括了佔領街道、佔領立法會、全港各分區的集會遊行、各界別與專業團體的集會、機場集會、罷工罷市罷課、包圍警署、圍堵稅務局大樓、各地連儂牆、短期眾籌的國際文宣以及許許多多的不合作運動,可以說這是一場全城動員、全民上陣的反送中運動。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這是一場沒有大台、沒有特定領袖、去中心化的社會抗爭運動,完全經由網路的媒介(香港連登、telegram)讓這些自發性的直接行動持續不斷在全香港開展出來,多元抗爭策略的靈活與創意令人感到驚艷。不過,這不禁也讓我們想問,為什麼會採取這種無大台的運動狀態呢?筆者認為這與香港存在著分歧的抗爭模式以及 2014 年雨傘運動過後香港陷入的反對運動困境有所關聯,抗爭者正是以「無大台」來作為一種團結與整合香港民主運動的方式。

邁向婚姻平權的道路:釋字748號解釋的政治過程

【何明修/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立法院在 5 月 17 日修正通過了「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以特別法的形式落實同性者的結婚、繼承等權利。儘管立法委員將行政院版的「婚姻登記」改為「結婚登記」,同性配偶也沒有完整的收養權。但是台灣仍舊實際現了婚姻平權的目標,成為亞洲第一個合法化同性婚姻的國家。

別再漂了,來談真正的人口遷移

【葉高華/中山大學社會系】最近臺灣掀起一波討論人口遷移的熱潮,然而當中有許多言論逞臆而斷,缺乏科學根據。本文問三個問題:1、南部人口真的流向北部嗎?2、人口遷移就是「漂」嗎?3、用勞保資料看人口外移恰當嗎?答案是:1、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流向,但是1990之後已經不再流向雙北,更多是流向桃園、台中;2、人口遷徙跟「漂」是兩回事;3、用勞保資料根本是嚴重錯誤。

台灣捐款文化與公民社會:「禮物經濟」在社會改革的角色

【田畠真弓(Tabata Mayumi)/臺北大學社會學系】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地區太平洋近海發生規模8.4的大地震,伴隨而來的海嘯與餘震引發了嚴重的災害。此「東日本大震災」發生後,台灣對日本災區援助的捐款高達了200億日元(大約54.6億台幣),給日本民眾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不僅災區的居民,一般的日本民眾也普遍認為,台灣民眾對捐贈具有高度的認同。「禮物經濟(gift economy)」的人類學概念,在台灣的社會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國內著名人力銀行,針對一般公司職員進行的問卷調查也顯示,大約80%的受訪者回答曾經參與過各種公益活動,其中約70%的受訪者表示,曾經參與過捐贈以及捐款等非以經濟為目的的互惠行動。

將妳/你的世界變成妳/你想望的模樣──寫給我親愛的妳/你

【鄭志成 /東海大學社會系 】親愛的妳/你:要畢業了,高興嗎,緊張嗎,還是猶疑徬徨,不知所措?我相信,對大多數的妳/你們來說,妳/你們將開始懷念學校生活。因為進入職場,妳/你不能再遲到,不能再翹課,應該也不好上班時吃東西、滑手機吧!工作生活是一個嶄新的開始,與學習生活最大的差異是少了自由,並得面對現實,一個妳/你無法逃避,甚至殘酷嚴苛的現實世界。

從「幸福路上」來到社會與社會學

動畫電影「幸福路上」上映以來,勾起觀眾許多回憶,也激起非常多反響,作為社會學家的我亦不例外。以下我將從四方面來分享「幸福路上」與社會學家的邂逅:「幸福路上」觸動社會學家之處、社會學家由此而來的反思、電影與社會學二者攜手前行的可能,以及社會與社會學和動畫電影的關係。

強化參與式預算過程中的公民認同,促進民主深化

公民參與在近年來成為一股風潮,「開放政府」與「民眾參與」等詞彙,成為各級政府朗朗上口的準則、民眾理所當然的期待。過去由官僚與專家學者主導的政策制定過程,現在則納入原先被排除在外的民眾,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與權力,參與並決定其切身相關的公共政策。

台灣跟越南的勞工,哪個勞動條件比較慘?

最近民進黨政府翻修勞基法,理由是讓「勞資雙方」對於工作時間更有彈性,事實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給資方的彈性。整個民進黨的思維邏輯,就是以低工資、長工時的血汗經濟為主,以勞工的鮮血來救已經在生命末期的企業,跟以前的國民黨有何兩樣呢?

所有婚姻制度都是歷史偶然:解構反同婚神話

反對同志婚姻的團體,最喜歡講保衛傳統家庭價值了,例如最近副總統陳建仁在接見反同團體後,接受訪問時說:「我們必須在台灣文化和對家庭、婚姻價值的理念脈絡下去考量同性婚姻。」大法官釋字第 554 號「婚姻具有維護人倫秩序、男女平等、養育子女等社會性功能」。但是,什麼是台灣文化的家庭、婚姻價值呢?什麼是「人倫秩序」呢?難道是反同婚團體說:「一男一女的婚姻具有自然生育與教養子女的功能,使得社會一代又一代地延續下去」嗎?

游盈隆教我們的玩民調心法

不久之前,我們寫了〈游盈隆民調「同婚零共識」的問題:兼論人權與共識〉、〈異性戀常規性下的民調政治:解讀老綠男〉,指出游盈隆的民調有問題。當時我們以為他調查方法沒學好。想不到他無意修正,很快就用同樣方法再做一波民調。我們這才恍然大悟,他不是沒學好,而是學得太好了,玩民調玩得爐火純青。我們很快就從他身上學會玩弄民調的終極奧義,並設計好接下來可以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