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運動

社會運動(英語:Social movement)是由個體或社會群體鬆散組織為了實現推動、執行、抵制、阻止或撤消社會變革變化,而用體制外的策略,來改變現有體制的一種政治現象行動與集體。 --來自 維基百科


  • 確認
  • .

2021/01/03 | 李修慧

楊智傑《小寧》書評:以詩描摹底層人物,在時代荒涼中安插希望

作為一個三一八時代的人,我們清楚的看見世代的壯烈與破碎,以旁觀之眼目擊底層人物的時候,可能也覺得遙不可及、力有未逮。但在這本凸顯時代荒涼的作品中,楊智傑仍然安插了希望。

2020/11/06 | 徐卉馨

講座紀錄:支付代價?泰國的獨裁化如何驅動反建制抗爭

「所以,我的提問是,為什麼人們抵抗獨裁化的趨勢?」朱拉隆功大學亞洲研究所(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助理教授Janjira Sombatpoonsiri問道。

2020/10/31 | Louis Lo

【圖輯】菲律賓社運人士想抱抱女兒的遺體,監獄官員拒絕為她解開手銬

納斯諾是菲律賓城市貧困組織「卡達邁」(Kadamay)的成員,2019年11月與另外兩人一起被捕,罪名是非法持有槍支。納斯諾說這些指控是捏造的,是政府打擊左派社運人士行動的一部分。

2020/10/15 | TNL特稿

【網絡時代的社運】社會運動是什麼?一個「參與者回復知覺、自我改造的場域」

大型去中心化社運將人們從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中拉出來,進入某種特別的時空感。在這裡,不會有人說你關心的議題是小題大作;你的不舒服或怪異感不再被歸類為神經質,你可以談論你的感覺,它們不再被視為沒有效率、妨礙生產的。

2020/10/11 | 林兆彬

《逆權庄家》:黑色經濟圈抗爭

反抗種族隔離政策,原來不一定要上街抗爭或者在政治的前線,低調地在制度內鑽空子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這個「黑色經濟圈」擴大了我們對社會運動的想像。

2020/10/08 | TNL特稿

【網絡時代的社運】香港社運(下):網路媒體如何改變保守族群看待運動的方式?

現在是香港街頭抗爭的低潮,這可能是像過去雨傘運動後那樣的低潮。香港社會需要醞釀,以及體制內外的力量或新的政治機會。而未來臨時立法會的機構開始運作後,可能也會造成民主派新的內部分裂。

2020/10/08 | TNL特稿

【網絡時代的社運】香港社運(上):外敵強壓的受苦經歷,讓香港人產生共同體的想像

事前你沒辦法預期連登這麼重要,事後也沒辦法預期連登是否會持續一樣重要。好像就在歷史的時空當中,就被突然賦予重要的角色,這似乎就是網路時代社運的特徵之一。

2020/10/02 | TNL特稿

【網絡時代的社運】台灣有「網絡社會運動」嗎?(下):重探「明星領導」的太陽花運動

太陽花運動退場後,雖然許多新的組織或政黨成立,但在六年後的今天來看,在政治模式上依舊保守。許多政黨仍是明星領導、無黨內民主:決策圈封閉,一般黨員幾乎無法影響黨的走向與決策。

2020/09/30 | TNL特稿

【網絡時代的社運】前言:社會運動重要的不是產物,運動過程即是產物

柯司特在《憤怒與希望》中指出,社運的核心來自社會心理機制,而運動是提供公民一個機會,從這些情緒回頭去想自己要什麼、怎麼跟別人共處;社運只是容器,核心是參與的個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2020/09/11 | TNL特稿

《霍布斯邦的年代四部曲》導讀:始終把社會平等放在核心,親切而高貴的真左派

如此左派立場在霍布斯邦的生命與學術生涯中其實是一以貫之的,依循這樣的立場,他一直批判決策者與政治菁英對於歷史的濫用,導致歷史變成建構民族神話、國家認同的工具,並淪為族群仇殺的幫兇。

2020/08/17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泰國萬人上街要求政府、王室改革,總理帕拉育感謝警方確保和平

16日示威到了晚間,台上演說的主題也包括勞動法規、學生髮禁、LGBTQ權益等議題。有雷射將「為什麼我們需要國王?」的泰文字樣投射到民主紀念碑上。

2020/07/31 | 精選轉載

【關鍵時事】李登輝執政期間究竟堅持過什麼價值?對哪種社會運動不是恣意打壓?

人民又退回歷史的邊緣。我們肅然談論政客,腦袋裡民族燈塔世界偉人的粉絲泡沫不斷翻湧。如今社運界,哪個講到李登輝不用左顧右盼一回就能認真高談?

2020/07/31 | 精選轉載

【關鍵時事】李登輝推進了本土化運動,而他的過錯也該受到嚴格檢視

李登輝的死,有很多朋友在緬懷、感謝他的貢獻,也有些朋友覺得舒坦或沒甚麼了不起。讓我再度想起我曾經用別的身份,悼祭過自由時報創辦人林榮三的往事,林榮三正是動用媒體等各種資源、大力支持過李登輝的本土資本家。

2020/07/27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泰國抗爭持續延燒:學生唱起哈姆太郎主題曲,「最美味的東西是人民的稅金」

警察的注視下,抗爭者們唱起哈姆太郎的主題曲,帶來了不同的氛圍。然而,他們要傳達的訊息是一樣的,抗爭者在紀念碑旁繞圈慢跑,象徵這個王國的政治所陷入的迴圈

2020/06/09 | 讀者投書

【政治無神論徵稿】太陽花學運與反服貿遊行,揭開了我對政治信仰的質疑

這便是民主政治的可貴之處,對於立場,留有自由的討論空間,或許不是最有效率的直線,但可以包容異數,擴大支持的同。這會是我覺醒後,仍願意擁護的信仰。 

2020/06/08 | 讀者投書

連登是大腦、Telegram當四肢:網路媒體在反送中運動的角色

到了反送中運動後期,因應局勢的變動和其他不確定因素,抗爭行動模式變得更加多樣化,則需要平台來整理龐大雜亂的資訊。在這種情況下,屬於網路集體主義的連登和Telegram便成為有效且有用的工具,為運動提供即時的支持的管道並且方便人們進行各式分工。

2020/06/01 | 讀者投書

香港民族主義的誕生:經濟以及政治權力的雙重壓迫之下,因應反抗而生

香港民族主義既然已經誕生了,便不會因為遭受中國的清洗而消失,共同遭受中國迫害的經驗,已經烙印在這輩香港人的記憶中,香港人會一輩子記得,反抗也不會停止,香港民族主義的想像將繼續存在於每個香港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