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社会运动
- 外文名
- social movement
- 形 式
- 改革、革命、反动、乌托邦
- 理 论
- 相对剥夺理论、新社会运动理论等
- 代表人物
- S.A.斯托弗、伯特等
- 学 科
- 社会学
社会运动改革运动
编辑基本上,“改革运动”(reform movement)是指社会运动成员对于现有社会秩序是满意的,但他们也认为:局部的社会改革是必要的,尤其是社会的特定领域。大多数的抗议事件或社会运动是属于改革运动,旨在改革社会的某一部分或项目,并非企图推翻整个现有体制。譬如说,台湾社会的扫黑运动是企图改革省内的治安制度,而扫黄运动则是在清除省内不合法的性交易或色情行为。此外,1980年代以来的反核能运动、生态运动与消费者运动等都是这类型社会运动的范例。
社会运动反动运动
编辑“反动运动”(reactionary movement)或称“保守运动”(conservative movement)、“抗拒运动”(resistance movement),目的在维持既有社会价值与制度,并且防止变革,使其能持续运作。它的目的是要“让时间倒转”,其成员对于某些社会变迁带有怀疑与嫌恶眼光,不仅不愿前进,而且试图逆转现有的趋势。正统派基督教徒的“道德多数”(moral majority)正是这类回归运动的一个范例,也是一种抗拒二十世纪历史过程中所发生的随意性与世俗化趋势的运动。较激烈的反动运动包括三K党,他们坚持黑人劣于白人,阻止黑人人权运动,纵使在1990年代,依然歧视黑人与其他少数民族,并且绝对赞成黑白隔离政策。
有时,反动运动是针对某一特殊社会运动而组成,例如:反同性恋运动与反堕胎运动。在美国,这两个敌对运动曾经发生激烈的冲突。1993年,柯林顿总统取消军队对同性恋者的歧视,但是,在1996年,此一运动影响国会通过一项不承认同性恋婚姻的法律。另外,堕胎合法化运动与反堕胎运动也引发“捍卫生命”(pro-life)与“保护选择”(pro-choice)的争执,包括反堕胎运动者放火焚烧堕胎诊所。其他如反对离婚、反对婚前性行为,以及支持种族隔离政策等,都属于反动运动。
社会运动革命运动
编辑偶尔,抗议事件或社会运动会演变成社会革命,不仅要推翻现有制度,也要创立新制度。“革命运动”(revolutionary movement)对现有社会秩序是极度不满的,其目的在推翻现有制度,并试图根据自己的意识形态蓝图来重组整个社会。革命运动的产生多发生在政府长期压榨某一群体或用不合法程序歧视反对者所致。革命通常是在一连串改革运动无法达成其目标而引起群众的不满与激愤,并且深信当权者无法满足其基本需要。世界各国革命运动成功的实例不少,包括1776年的美国独立运动、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及1994年的南非黑人自治革命运动等。同样的,美国的新左派革命、古巴革命与中共的农民革命等,均带来彻底的或全面性的社会与历史变迁。
社会运动乌托邦运动
编辑乌托邦运动(Utopian movement)是指具有长远目标,以创造新社会型态取代既有社会制度的一种社会运动。虽然乌托邦理想与境界达成的方式经常是模糊不清的,但这类运动成员想像:无论是目前较小规模的变迁,或未来某个时期的大规模改变,都会带来根本变迁与幸福生活。譬如说,建立公社、1960年代的“反抗文化”(counterculture),以及许多当代宗教教派等都是乌托邦运动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