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社会运动周期律的完美社会模型初探

跳出社会运动周期律的完美社会模型初探

毛先生曾经说过,跳出社会运动周期律的解决方法是人民民主。

可惜的是,建国以来的长期实践表明,这种方案难以跳出社会运动周期律。

现在下此断言有些过早,然而,从当今社会现状来看,社会周期律仍然无可避免的发生着作用:社会贫富分化逐渐加大,大多数人的生活,为房子、教育、医疗所困,十分狼狈。

理论上来说,人民民主只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关系虽然可以对社会生产产生影响,却仍然依附于社会生产这株大树,真的要解决社会周期律,还需要从生产资料、生产力方面着手。

几种社会模型

迄今为止,人类提出了几种社会模型,老子的小国寡民、儒家的大同世界、希腊的理想国、印度的政教合一的等级统治、基督教及伊斯兰的政教合一的政体、欧美的三权分立的民主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些无一不是人类解决社会周期运动,永保社会稳定的尝试。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老子的小国寡民首先不符合他自己书中的“人之道”理论,一个停滞的小国寡民社会,本质上将会被更为先进的外来文明击败,这点上,美国的印第安人深有感触。

儒家的大同世界,同样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妄图让所有人都具有高洁的品行是做不到,因为大部分民众都是难以教化的,更何况,理解中庸,通常来说,只有圣人君子才能做到,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极少数的存在。

希腊的理想国妄图建立永恒的等级社会。但是,印度以及西藏的社会实践,显然也给了这一模型沉重一击。严苛的等级制度,带来的是社会的停滞不前,与“小国寡民”的效果差不多。

欧美的民主社会体系,看起来很是完美,上世纪末期,甚至有人喊出了“历史终结”,可惜的是,最近的社会运动告诉我们,欧美的民主体系并不完美,因为民主,始终只能是少数人的,这受限于信息交换,因为信息存在不对等,而人在利益的诱惑下,仍然会腐败以及专权,由此带来的贫富分化,除非战争,基本很难逆转。

就现在来看,社会不能算是失败的,因为中国的崛起。但从理论上来说,社会主义也有其先天的缺陷,由于政府掌握绝大多数的资源,掌握绝大多数的生产资料,对于处于行政边缘区域的绝大多数人群来说,都是很不友好的,他们只能被牢牢地束缚在生产资料上面,难以脱身。我们现在面对的房奴一族,可以说是这一体系的必然结果,而这一结果与民主社会的走向基本一致。

当然,我们的体系是有所创新的,提出了混合所有制的构想。但是,正所谓“天无二日,人无二主”,社会的运转始终只能围绕一个中心,所以,仍然难以摆脱马太效应。

其实,所谓社会运动周期,如果我们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实是生产效率提升到衰减的过程,在此期间,生产资料逐渐集中,产生的表面效应就是贫富分化。

所谓贫富分化,反映了社会二次分配的不公平,绝大多数人,由于缺乏生产资料所有权,逐渐被垄断阶层掌控,慢慢地成为了事实上的奴隶。

然而,由于人类同时受到“穷则困,困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达则穷”这一定律的影响,将无可避免地走向社会运动周期的末端。

这一定律,以物理学的视角来看,随着垄断阶层资产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利润的刺激效果递减,社会发展的速度逐步降低。

从经济的角度来首,社会资产垄断到一定阶段,垄断阶层的利润敏感性下降,他们自身的发展积极性也逐步变成惰性。

近年来,咱们国家的P2P、非法集资现象猖獗,一定程度上,就是有产阶层惰性的结果。

综上,个人以为,可以推导出社会周期运动的根本性原因:社会运动前期,少部分人的生产效率极高,他们逐渐超越大多数人,成为了新富阶层,而随着他们资产的扩大,逐渐开始挤压、“奴役”其他阶层(此处的奴役,未必是主观上的,但在客观上,与奴役的效果一致,比如996工作制);而其他阶层,虽然有足够的创富雄心,但缺乏足够的财富支撑,加上先富阶层占有更多的生产资料,同时,社会财富效应也导致了生产资料的名义价格提升,超越了普通阶层的购买能力,导致其他阶层创业难度倍增。

这一理论,同样有足够的社会现象支持。比如,新富阶层创业时,他们获得土地的价格十分低廉,但现在的土地价格、房屋购买乃至租赁成本已经超越了多数人的经济实力。

由此,超越社会周期运动的关键,应当是生产资料的阶段性投放以及收回。

具体操作:

一切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应当是确定的,只有生产资料公有,才能保证政府可以随时收回土地的控制权,因为土地才是人类财富的真正承载者,没有土地,一切财富都是空谈。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对生产资料的管理,对生产资料的再分配。

政府应当于社会运动末期,对生产资料进行再分配,将土地等再分配给社会每一个成员,将迫切改变生活现状的社会成员从枷锁中解放出来,从而摆脱社会末期生产效率无力增长的困境。

发布于 20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