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佔中 」 引發 的 抗 議行動 一 波 接 一 波 , 繼大學生 罷課後 , 團體 亦 呼籲 中學 生 參與 。 可是 問題來 了 , 中學生 未滿 十八 歲, 「 官方 」 形式 上 有 很多 事情 還須 要 家長 或 教 師協 助 或 提供 意見 ; 不 過除 學習課 程 外 , 遇 上 社會 大事 , 全港 市民 牽涉 其中 , 學生 自然 不 能 置身事外 , 學校 的 立場 應該 如何 ? 保持 中立 ? 嚴守 教學 原則 ? 還是 支持 學生 「 去馬 」 呢 ? 個人 成 長與 人際 關係 + 今日 香港 主題 : 人際 關係 + 法治 和 社會 政治 參與 探 討問題 ( 按 教育局 指引 )‧甚麼 因素 促使 香港 青少年 參與 社 區事務 ?‧ 香港 居民 對社會 及 政治 事務 的 參與 程度 和 形式 受 甚麼 因素 影響 ? 他們 的 參與 有 甚麼 意義 ? 為甚麼 他 們會 有 不同 的 訴求 ? 有 關訴 求 帶來 甚 麼影響 ? 資料 一 有 校長 友好 同 程 尚 達傾開 , 他 認為 教 師應 學生 提 出 「 罷課 不 罷學 」 的 要求 而 在校 內解釋 政治 課題 , 不 能 斷言 是 政治 灌輸 , 「 罷課 是否 等於 靜坐 或 自修 , 要 視乎 罷課學 生有 何 安排 , 但 若學生 邀 請教師 在 罷課 期 間講 解 個別 課題 , 教師 又 不 影響 日常 課堂 下 , 善盡 『 解惑 』 的 職責 有 何 不可 ? 最 重要 是 恪守 持平 客觀 的 教學 操守 」 。 友好 認為 , 教師 引 導學生 反思 政治 議題 , 總比學生 自己 「 胡思亂想 」 更 理想 , 但 學校為 明哲 保身 , 自然 可以 不聞不問 , 似乎 又 有違 教育 本義 , 確是 面對 兩難 局面 。 摘自 2014年 9月 25日 《 星島日報 》 F1 資料 二 辦學 團體 的 表態 中 , 有 兩個 原則 十分 重要 : 第一 , 中學 必 須與 政治 運動 和 政黨 活動 絕緣 , 因為 香港 現時 的 大環 境 是 紛爭 不斷 , 不同 政見 造成 社 會嚴 重 撕裂 , 矛盾 日益 激化 , 如果 讓 「 鬥爭 」 伸延 入 中學 , 校園將 成為 「 戰場 」 , 永 無寧日 , 而 校方 和 教師 便 要 為應 付 學生 的 激烈 行動 , 放下 正常 教學 工作 。 ⋯⋯ 第二 , 中學 必 須維 持 規則 和 秩序 , 才 可以 正常 運作 , 如果 學生 違規 仍 受 縱容 , 以 後便 會視 規矩 如 無物 。 摘自 2014年 9月 14日 《 星島日報 》 A4 資料 三教 協會 懇請 家長 及 同學 理解 , 這是 老師 迫不得已 的 決定 ,請 支持 教師 的 選擇 。 我 們建議 中學 罷課 的 老師 , 與學 校 商討 具體 安排 , 確保 有 足夠 老師 留守 , 照顧 回 校 的 學生 ; 小 學教 師則 在 學校 罷教 , 讓學 生在 課堂 上 了解 事件 。 ⋯⋯ 中學 罷課 和 小學罷教 , 也 是 同 學們 一個 良好 公民 教育 的 機會 , 我 們建議 教師 向 學生 解釋 及 討論 事件 , 也 鼓 勵同學 主動 認識 和 關心 社會 。 日後 教師 亦可 按 需要 補回課 堂 , 確保 學習 進度 不 受 影響 。 摘自 香港 教育 專業 人 員協 會聲 明 相關 概念 : 公民 抗命 ( Civil disobedience ) 公民 抗命 是 人民 反抗 法律 不公 的 方法 之一 , 是 公民 表達 意見 的 一種 方式 , 當中 可能 涉及 違法 的 行為 , 但卻 是 出於 「 社會 良知 及 正義 」 的 公共 利益 下 , 非 不得已 所 選擇 的 一種 手段 , 希望 喚起 其他人 的 認同 。 許多 非暴力 抗 議運動 都 有 使用 公民 抗命 , 包括 在 英國 等 地 發生 的 爭取婦女 投票 權運動 、 印度 獨立 、 美國 的 民權 運動 等 。 相關 辭彙 ‧責 任 Responsibility‧ 公民 身分 Citizenship‧ 公民 意識 Civic awareness‧ 社會 政治 參與 Socio-political participation‧ 核心 價值 Core values‧ 風險評 估 Risk assessment‧ 政治 角度 Political perspective觀 點與 角度 津貼 中學 議會 主席 林 日豐 : 不 希望 校園 內出現 政治 角力 , 因 近年 中學須 面對 人口 下降 、 學生 學習 差異 、 師生 比例 等 問題 , 學校 應專 注 於教學 範疇 。 不過 議會 成 員以學 校 為單 位 ,會 尊重 不同 辦學 團體 的 政治 意向 。 風采 中學 校長 何 漢權 : 學生 若在 校外 參與 罷課 時會 遇到 安全 問題 , 大學生 已 成年 , 應容 許他們 自行 決定 如何對 政治 問題 表態 , 但 政治 宣傳 不應 走 入 中小學 。 大埔區 中學 校 長會 主席 郭 永強 : 學校 政治 中立 , 任何 政治 活動 都 不 適合 在 校園 發生 , 現時 社會 很 多 討論 都 採用 二 分法 , 教育界 應反思 是否 在 倡議 多 元 角度 思考 方面 有 不足 。 教育局 局 長吳 克儉 : 反對 中學 生 罷課 , 學校 可 按 一貫機 制 及校 規處 理 缺席 的 學生 , 但 要 為他們 提供 適當 的 安排 及 輔導 , 把 影 響減 至 最低 。 佛教 善 德 英文 中學 校長 何 滿添 : 若 有 學生 呈交 家長信 要求 罷課 , 欲 就 社會 政治 不滿表達 意見 , 在 經過學 生 獨立 思考後 , 校方 應該 尊重 他們 的 感受 , 加以 開導 ; 家長 若 對學 校 處理 方式 不 清楚 的話 , 可以 直接 與學 校 接觸 。 教協 理事 張銳輝 : 由於 學生 未成年 , 他們 罷課 前 應與 家長 商議 , 若 學生 參與 罷課 , 學校應 酌情 處理 , 了解 他 們沒 上課 的 原因 , 若 學生 能 出示 家長 信 , 應考 慮給 予 等同 事假 處理 , 學生 罷課 非 曠課 逃學 , 希望 學校 能 以 平常心 處理 事件 。 學習 教材 青少年 的 政治 參與 意見 整理 根據 「 觀 點與 角度 」 , 整理 各 人 對學 校該 如何 處理 學生 罷課 的 意見 。 ( 10 分 ) 建 議答題 方向 多角度 思考 1. 為何 今次 事件 廣受 學生關 注 ? ( 4 分 ) 2. 面對 政治 事件 , 如 青少年 參與 社會運動 , 學校 應否 支持 ? ( 6 分 ) 建 議答題 方向 1. 今次 事件 其中 一個發 起 團體 為學 民 思潮 , 當中大 部分 成員 是 中學 生 , 而且 令 人聯 想到 兩年 前 的 國教 事件 。 上次 由 學生擔 任 主導 , 在 今次 「 佔中 」 運動 , 學生 的 角色 又會 如何 , 自然 廣受 學生關注 。 此外 , 學民 呼籲 中學 生 參與 罷課 , 當中牽涉 到 個人 取態 , 故此 在 學界 備受 談論 。 2. 同學 作答 時應 該表態 同意 與否 , 再 加以 說明 。 應該 。 政治 事件 從來難 以 置身事外 , 尤其 涉及 學生有 可能 參與 , 學校 應該 有 明確 立場 , 協助學生 判別 事 非 , 學生 有 獨立 思考 能力 。 如容 許學 生 罷課的話 , 可 藉此 機會 進行 公民 教育 , 亦 讓學 生 知道 他們 得到 支持 。 不 應該 。 校方 須確 保學校 是個 安全 的 地方 , 讓學 生 學習 和 培育 他 們成長 , 不宜 把 政治 運動帶 入 校園 , 加 上 部分 學生 心智 未 成熟 , 混亂 的 訊息會 左 右 學生 的 想法 , 作出 錯誤決 定 , 學校 立場 不宜 再 加 強宣傳 參與 。 參考 資料網 頁‧ 罷課 宣言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6111‧ 辦學 團體 立場 http://christiantimes.org .hk / Common/Reader/News/ ShowNews.jsp ? Nid = 85396& Pid = 2&Version = 1412&Cid = 944 載自 2014年 10月 20日 《 星島日報 》 《 S-file 通識 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