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周 文化 » 「 #MeToo 」 是 怎樣 的 一場 社會運動 ? | 蔡 玉萍 Comments Feed alternate alternate IFRAME : https : //www.googletagmanager.com/ns.html ? id = GTM-PDXV9GL 文化 系列 社會 藝文 飲食 專欄 健康 教育 時尚 設計 「 #MeToo 」 是 怎樣 的 一場 社會運動 ? | 蔡 玉萍 Share 返回 社會 我 的 收藏 所有 收藏 熱門 文� 熱門 文章 編輯 精選 ADVERTISEMENT IFRAME : https : //www.mpweekly.com/culture/wp-content/themes/bkb2018/iframe-ad.ph p?name = superbanner&i = 1 社會 「 #MeToo 」 是 怎樣 的 一場 社會運動 ? | 蔡 玉萍 22.1 1.2018 蔡 玉萍 分享 留言 metoo metoo 「 #MeToo 」 是 在 2017年 始自 美國 , 但 旋即 席捲 全球 的 反 性侵 及性 騷擾 社會運動 。 「 #MeToo 」 運動 有 四 大 特點 : 第一 , 性 侵及性 騷擾 倖存者 以實 名 分享 自己 的 故事 及 作出 指控 ,這 表示 她/他願 意為 自己 的 言論 負責 , 而 不 是 匿名 攻擊 他 人 ; 第二 , 「 #MeToo 」 是 以媒體 , 一種被 社 會公 認為 第四 公 權力 的 平台 , 作為 主要 申訴 渠道 ( 例如 New York Times 在 Harvey Weinstein 事件 中 扮演 重要 角色 ) ; 第三 , 「 #MeToo 」 是 因着 對現 存 制度 不滿 , 而 希望 透過 制度 外 的 行動 , 從而喚醒 社 會對性 侵及性 騷擾 的 關注 及 討論 , 取得 公義 及 推動 改革 ; 第四 , 「 #MeToo 」 和 一般 社會運動 不 一樣 , 並沒 有 任何 組織 , 多 是 由 個別性侵 或 性騷 擾倖 存 者 透過 社交 媒體自發 分享 自己 的 故事 。 對 「 #MeToo 」 的 批評 雖然 「 #MeToo 」 對 反 性侵 及 反性 騷擾 運動 有 重大 貢獻 , 但 自出現 至 今 也 面對 相當 多 的 批評 。 主要 批 評認為 「 #MeToo 」 違反 司法制度 中 的兩 大 原則— 「 無罪 推定 」 及 「 正當 程序 」 , 亦 即 網民 常 謂的 「 未 審先判 」 。 但 這批評 其實 是 完全 錯置 的 , 因 為 「 #MeToo 」 從一開始 就 不 是 一個以 司法制度 為主要 申訴 渠道 的 運動 , 因此 司法 原則 基本上 不適 用以 評價 它 。 「 #MeToo 」 是 一個個 人 運用 言論自由 在 媒體 作出 控訴 的 社會運動 , 因此 我 們必須 用 媒體 的 倫理 去 檢視 它 。 在 大部份 民主 社會 , 媒體 被 認為 是繼 行政 、 立法 及 司法 這三權外 一個 最 重要 的 公 權力 , 亦 被 稱為 社會 第四 公 權力 。 大部份 社會 肯定 媒體 及 新聞 自由 的 重要性 , 是 因 為當 公民 對行政 、 立法 及 司法制度 有 不滿或無法透 過這 三權 取得 公 義時 , 仍 可 透 過媒體 作出 指控 及 申訴 , 並對 三 權進 行 監察 。 那麼 , 在 媒體 作出 指控 及 申 訴是 不 是 未審先判 ? 媒體 不 是 法庭 , 不 能 審理 官司 , 也 不 能 判刑 。 媒體 的 力量 來自 輿論 , 很多 時當 媒體 揭露 社會 不公 , 例如 揭露 個別 政府 官員 或 集團 可能 有 違法 濫權 行為 , 其實 都 是 一 個公開 指控 , 而 通常 指控 還未進入 司法 程序 , 也 未必 一定 會進 入 司法 程序 。 批 評者 是否 有雙 重 標準 奇怪 的 是 , 我 們對 媒體 報導 的 其他 公開 指控 , 不但 沒有 譴責 , 還時 常 擊節 讚賞 , 不會 有人 問媒 體為 甚麼 你 們不報警 就 作出 指控 ; 但為 甚 麼當 有性 侵倖存者 以實名 在 媒體 作出 指控時 , 我 們就 認為 她 們不對 ? 所以 , 批評 參與 「 #MeToo 」 的 倖存 者 只 在 媒體 作出 指控 而 不 報警 的 人 , 其實 是 雙重 標準 。 我 們要問 「 #MeToo 」 批 評者 : 為甚麼我們 可以 透 過媒 體對 社會 不公 作出 各式 指控 , 但 就 是 不 能 作出 性 罪行 指控 ? 難道性 罪行 和 其他 罪行 有 甚麼 根本 分別 ? 涉及 甚麼 不 能 觸碰 的 社 會結 構及 群體 利益 ? 對 「 #MeToo 」 的 另 一 個批評 是 憂慮 在 運動 中 , 被 指控 者 的 權利 未能 得到 保障 。 媒體擁 有 第四 公 權力 , 也 有 義務 及 責任對 任何 社 會關 注 的 公開 指控 作 詳細 檢視 查證 , 不 能 只 靠 當事 人 一 口 之言 。 同時 , 當媒 體給 予 指控 者 平台 作出 指控時 , 也 應該給 予 被 指控 者 機會否認 、 澄清 , 或 反駁 指控 。 如果 媒體沒 有 這樣 做 , 那 責任在 媒體 , 不 在 指控 人 。 而 被 指控 者 如果 認為 指控 沒有事 實根據 , 也 可以 採取 法律 行動 控訴 指控 者誹謗 。 另外 , 不要 忘記 , 任何人 在 媒體對 他 人 作出 實名 指控 , 其實 都 要 承擔 巨大 風險 。 首先 , 其 指控 的 可信性 都 會被 媒體 及 社會 檢視 , 不但 要 承受 社會 輿論 壓力 ,還 可能 會負 上 民事 及 刑事 責任 , 反 被控 誹謗 罪 。 另外 , 到 現時為 止 , 很多 被 廣泛 關注 的 「 #MeToo 」 都 涉及 位 高 權重 的 人 , 這些 被 指控 者絕 大多數 都 有 能力 也 有 資源 以 媒體 或 司法 程序 保障 自己 的 權利 。 最後 , 批評 者 認為 被 指控 者 的 聲譽 會因 「 #MeToo 」 而蒙 受 重大 及 永久 的 損失 , 這個 批評 低估 了 社 會對性 侵倖 存 者 的 污名 化及 質疑 , 亦 高估 了 社 會對 「 #MeToo 」 的 支持 。 事實 上 , 香港 的 「 #MeToo 」 證實 , 社會 上 有 相當 一 部 份 人 不但 選擇 相信 被 指控 者 是 無辜 , 還會 因 此 對 指控 者 作出 非常 不堪入目 的 人身 攻擊 。 在 司法 方面 ,當 案件 進入 司法 程序 , 要 成功 入 罪 是 非常 困難 的 。 香港 最近 的 相 關判決 就 是 一 例 。 批評 者 又謂 , 如果 不入 罪 , 那麼 被 指控 者 的 所屬 機構 是否 應該 繼續 聘用 被 指控 者 。 個人 認為 原 則上這 是 應該 的 , 除非 被 指控 者 的 所屬 機構 在 自己 機構 的 內部 調查 中 確定 被 指控 者 違反 機構 守則 及 應該 接受 相 應處 分 。 如果 被 指控 者 的 機構沒 有 公正 的 處理 投訴 , 而 使 被 指控 者 的 權利 得 不 到 保障 , 那 麼該 受 指責 的 是 機構 , 而 不 是 「 #MeToo 」 或是 透過 「 #MeToo 」 作出 指控 的 人 。 最後 , 對 「 #MeToo 」 的 另 一 批 評是 一旦 事主 以 司法 程序 尋求 公義 , 但 敗訴 , 那 就 表示 她/他 是 在 説謊 。 這樣 的 指責 是 混淆 「 證據 不足 」 和 「 誣告 」 兩個 截然 不同 的 概念 , 並無視 了 司法 程序 的 入 罪 高 門檻 : 要求 完全 沒有 合理 疑點 , 一旦 有 任何 合理 懷疑 , 疑點 利益 歸於 被告 ; 也 無視 在 審理過 程 中 , 一些 所謂的 「 合理 懷疑 」 其實 是 反映 了 司法人 員對性侵 的 迷 思 , 例如 假設性侵 受害人 在 面對性侵 時會 作出 「 適切 」 反應 , 及在性 侵後 會與 侵害人 「 一 刀 兩斷 」 或 劃清 界線 。 但是 , 很 多倖 存 者 的 分享 也 指出 , 很多 時她們 由於 太 震驚 , 根本 不知 如何 反應 , 更 遑 論是 作出 「 合適 」 反應 。 另外 , 因為 很 多性 侵倖 存 者 及 侵害人 本 是 關係 密切 的 人 , 例如 遭家 人性 侵的 兒童 , 在 事件 發生後 基本上 很 難和 關係 千絲萬縷 的 侵害人 劃清界線 。 「 #MeToo 」 與 制度 外 社 會行動 「 #MeToo 」 之所以 出現 , 正 正是 因為 有 太 多性 侵及性 騷擾 的 受害者 覺得在 現存 制度 中 申訴無門 , 得 不 到 公義 , 於是 只能 在 制度 外 , 透過 媒體 這種 第四 權 , 推 動社會 改革 。 性侵 及性 騷擾 在 大部份 社會 也 是 一嚴重 的 問題 , 但 縱使 女性 主 義者 在 過去幾 十 年 努力 引起 社會關 注 , 但 似乎 成效 不 彰 。 這可能 是 因 為三個 原因 : 第一 , 在 大部份 的 社會 , 性侵 倖存 者 也 面對 受 污名 化 的 風險 , 例如 可能 會 被 指 責是 咎由自取 , 或 被 嘲身體 已 被 污染 ,這 使得 很 多性 侵倖存者 都 不 會將 自己 的 遭遇 告 訴其 他人 , 更 遑 論報 警 ; 第二 , 不少 倖存者 指出 在 報警 求助時 , 很多 時不但 得 不 到 執法人 員的 理解 及 幫助 , 還被 責備 嘲諷 , 使 她/他 倍 感 憤怒 及 無助 ; 第三 , 很多 倖存 者 反映 在 司法制度 內尋 求 公義 的 過程 中 , 很多 辯護 律 師會 以 謀殺 她/他們 人格 及 使 她/他 們受 侮辱 作 為為 被 指控 者 辯護 的 手段 , 而 司法人 員在判 決過 程 中 , 也 會受 很 多性 侵迷思所 影響 。 至於 情 節比 較輕 , 及屬 民事 的 性騷 擾問題 之所以 一直 未能 得到 社會廣 泛 關注 , 原因 也 可能 有 三 : 第一 , 很多 人 根本 連性 騷擾 的 定義 是 甚 麼也 不 知道 ; 第二 , 很多 機構 也 沒有 制定 處理性 騷擾 投訴 的 政策 及 機制 ; 第三 , 性 騷擾 很 多時 是 在 不 平等 的 權力 下 發生 , 受害者 會擔心 在 舉報後 遭受 報復 。 「 #MeToo 」 運動 的 貢獻 雖然 只 是 短短 一 年 , 但 「 #MeToo 」 對 推動 反 性侵 及 反性 騷擾 作出 不少 貢獻 : 成功 引起 社 會關 注 及 討論 ; 增加 公眾 對性 罪行 的 認識 ; 使 倖存者 及 受害者 知道她 們並 不 孤單 , 幫助 社 會為倖 存 者 去 污名 化 。 在 此 之前 , 很 多性 侵倖存者 都 不 會將 自己 的 遭遇 告訴 其他人 , 因為 害怕 被 指是 咎由自取 , 或是 被嘲 已 是 被 污染 的 身體 , 更 不會 在 制度 內尋 求 公義 。 「 #MeToo 」 的 出現 亦 直接 加速 了 反性 騷擾 制度 改革 。 例如 , 2014年 平機 會與 港 協暨奧 委會 合作 的 問卷調查 發現 , 在 57 間作 出 回應 的 體育 總會 中 ( 當時 本港 有 75 間體 育 總會 ) , 只 有 7間 ( 12% ) 表示 已 制定 反 性 騷擾 政策 。 但 在 「 #MeToo 」 後 , 即 今年 , 平機 會與 港 協暨奧 委會 再度 合作 進行 「 2018年 性 騷擾 –體育界 問卷調查 」 , 在 42間 回應 的 體育 總會 中 ( 現時 有 79 間體 育 總會 , 包括 被 暫停會 藉 的 空 手 道 總會 ) , 52% ( 22間 ) 報稱 已 制定 本身 的 反 性騷 擾書 面 政策 , 另 有 多間 總會 表示 會在 1 年 內制定 政策 。 同時 , 因 為 「 #MeToo 」 運動 使 社會 認識 到 性 罪行 不 是 個別 人士 的 遭遇 , 而 是 一個非常 普遍 的 社會 問題 , 同時 反映 了 社會 文化 及 制度 內權力 不 平等 如何 造成 性 侵及性 騷擾 , 這也 直接 使 機構 及 組織 面對 更 大 社會 壓力 要 進行 改革 , 以 正視性 侵及性 騷擾 問題 , 即使 是 社會 上 最 保守 的 機構 , 如 宗教 團體 也 不 能 逆 大勢 而 行 。 例如 , 隨著 「 #MeToo 」 運動 的 發展 , 有 基督 教教 友 及 後來 的 基督教 協進 會報 告 均 揭示 了 教會 的 性 騷擾 問題 。 平機 會於 今年 7月 中 , 就 成功 邀約 香港 九大 宗派 的 13 名 代表 開會 , 討論 如何 防止 教 會內 的 性 騷擾 , 會 上 各 代 表 同意 平 機會 可 向 教 牧人 員和 教會 員工 提供 更 多 培訓 。 此外 , 其中 一個宗派 已 草擬 了 防止 及處 理性 騷擾 的 政策 , 要求 平機 會協 助 檢視 有關 政策 。 於今年 10 月 12日 , 平 機會與 香港 中文 大學 崇基學院 的 神學院 合 辦關 於預防 及處 理 教 會內 性 騷擾 的 研 討會 , 除 基督教 代 表外 , 天主教 香港 教區 代表 亦 有 出席 。 很難 想像 如果 沒有 「 #M eToo 」 , 教 會會願 意 就這 方面 進行 討論 及 改革 。 「 #MeToo 」 的 局限 「 #MeToo 」 作 為一個以 媒體 作為 主要 渠道 提 出 指控 及 申訴 的 社會運動 , 也 有 自身 的 限制 。 第一 , 「 #MeToo 」 要 引起 媒體 及 社 會關 注 其 實很難 , 通常 要 具 備幾 個條件 – 指控 者 或 被 指控 者 具有 相當 知名度 , 或是 被 指控 者 受聘於 社會 主要 機構 或 涉及 公 權力 , 這些條件 注定 了 能以 「 #MeToo 」 引起 社 會關 注 的 個案 必然 是 少數 , 而且 很 難後繼 。 另外 , 「 #MeToo 」 運動 是 在 言論自由 及 新聞 自由基 礎下 才 得以 發展 的 社會運動 , 在 極權國 家 很 快會 被 鎮壓 。 那麼 , 在 有 言論自由 及 新聞 自由 的 國家 , 「 #M eToo 」 便 可以 持 續發展嗎 ? 如果 絕大多數 人 都 習慣 了 做 沉默 的 大多數 , 會有 多少 人 願意 勇敢 的 站 出來 作出 控訴 ? 「 #MeToo 」 雖然 席 捲歐 美 , 但 在 亞洲 引起 的 反 響卻 相對 少 得 多 。 在 香港 目前 也 僅有兩 例 。 基於 上述 分析 , 雖然 「 #MeToo 」 已 對反性侵 和 反性 騷擾 議題 作出 貢獻 , 但 要 改變 滋生 性 侵及性 騷擾 的 文化 及 制度性 因素 , 仍 是 路遙遙 。 ADVERTISEMENT IFRAME : https : //www.mpweekly.com/culture/wp-content/themes/bkb2018/iframe-ad.ph p?name = lrec&i = 1 蔡 玉萍 MeToo 伊藤 詩織性 侵抗爭 社會運動 留言 延伸 閱讀 社會 2020.1 1.11 抗 爭時代 【 圖輯 】 11.11 中 大 衝突 一 周年 612 中 大 中 大 衝突 社會 2019.0 8.23 抗 爭時代 【 民 間心聲 】 港 媽收集 童聲 詰問 「 警察 叔叔 , 我 可唔 可以 繼續鍾 意 你 」 612 五大 訴求 催淚彈 社會 2018.0 9.08 後雨傘 【 今日 ・學生會 】 由 退聯 到 斷莊 羅 冠聰 : 學生會 的 演化 是 時代 需要 香港 社運羅 冠聰 學生會 社會 2018.0 9.07 後雨傘 【 今日 ・學生會 】 未 至 絕望 的 新 聞系 女生 看 傘後學界 內憂 外患 香港 社運 浸 會大學學生會 社會 2018.0 9.04 後雨傘 【 今日 ・學生會 】 港 大 學生會 百年 歷史 陷 斷莊 危機 會長 : 影響力 不如 前 角色 仍 在 黃程鋒 香港 大學 學生會 社會 2018.0 8.27 落 區 【 落區 】 七旬 村民 「 山寨 」 抗爭 保住 將軍澳 後花園 : 記小 夏威夷徑 的 一場逆 轉勝 落 區綠化 地綠化 地帶 ( BUTTON ) Older Posts 從人說 到 城巿 , 然後 又 從城巿 回到 人 的 所 在 。 關於 美學 、 藝術 、 設計 、 城市 和 日常 , 這裏 有 我們 的 看法 。 ____________________ 訂閱電 子報 Submit [ ] 本人 同意 隱私條款 明 周 娛樂 私隱 政策 免 責聲 明 廣告 服務 聯絡 我 們 萬 華媒 體雜誌 平台 © 2019 One Media Group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____________________ Submit 熱門 搜尋 周 耀輝 新聞 自由 展 覽 環 保 食譜 https : //www.mpweekly.com/culture/wp-content/uploads/2018/11/metoo-150x1 50.png ( BUTTON ) ( BUTTON ) ( BUTTON ) ( BUTTON) ( BUTTON ) (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