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协会出版的发展心理学期刊,去年8月刊登医学研究报告指出,“直升机父母”可能导致儿女损失自我管理情绪及行为的能力,让孩子出现行为失调或情绪失调,甚至使某些孩子因此成为行为偏差的高危险群。
瑞士苏黎世大学心理系副教授莉莉.夏纳汉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博士后研究员妮可.裴瑞、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伯勒分校人类发展及家庭研究系博士洁西卡.杜勒等人,在长达8年的研究期间,对422名年孩童进行追踪调查,每隔几年便针对家长过度保护是否影响儿女进行深入调查。
情绪管理影响社交能力
这项研究结果指出,如果某个孩子5岁时,就出现良好且稳定的情绪,那么成长到10岁时,可能拥有纯熟社交技巧及高度效率的机率,也会相对提高。
研究人员发现,可有效控制自己冲动的孩子,成长到10岁时出现情绪发展障碍或社交问题的机会,比起无法控制冲动的孩子,相对减少许多。
研究人员对于家长的观察与研究重点,包括了解家长是否一而再、再而三不断指挥儿女应该玩哪些玩具及怎么玩,是否经常提醒儿女游戏结束后应如何收拾,还有哪些父母管教过于严格或要求过高。
研究团队发现,父母如果抱着过度保护的心态,教养出来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比较没有能力面对各种挑战,尤其是当孩子置身于较为复杂的大环境底下时,例如学校。
同时发现,没有办法控制自我情绪与行为的孩子,在教室里相对较常出现不守规矩的行为,在人际关系上也较难交到朋友。
这些孩子对事物的反应会与其他孩子不一样,例如比较多疑,或者相当冷淡,有时候会出现明显的挫折感。
让孩子拥有更多自主权
“直升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但很难一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还可能在无形之间对孩子留下创伤。越来越多教育界人士与心理问题专家,呼吁为人父母者不妨放手,让孩子拥有更多自主权,减少对儿女的干预。
以开学前的返校学用品采购为例,七波辉青少年之家专家建议父母不要为了添购儿女新学期要用的文具、衣服、鞋子及背包等用品而过度伤神,应该把任务直接交给孩子,让孩子自行承担。如此可减少家长的心理压力,还可以让孩子对新学期充满更多参与感。
如果把开学前的学用品采购工作交待给孩子处理,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懂得为学习与课业负责。孩子透过自己采购学用品,在开学第一天也比较不会为了暑假竟已匆匆结束而感到震惊或难过。
就算年纪小的孩子,同样可以自己规划学用品采购。家长可以让就读学前班或幼稚园的孩子先在家里四处查看,寻找清单上的某些物品是否家里已经有了,如果在家里找不到的物品,再另外购买。
让孩子检查家中现有物品,是家长教导孩子资源再利用以及资援回收等概念的宝贵机会,透过清点家中现有物品,并与清单相互对照,也可让孩子练习简单的数学运算。
各年龄的开学准备
在开学之前的某一天,让孩子练习早上自己起床,训练孩子为新学期到来预做准备。可以和年纪较小的孩子约好,请孩子模拟开学后的起床作息时间,并在起床后与父母谈谈心情感受。
至于就读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孩子,除了适用幼稚园以下孩子的练习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承担更多责任。举例说,9岁以上孩子就可以动手为自己准备带到学校的午餐。这个年纪的孩子可以打理自己的衣服,如果需要添购新衣,家长可以利用机会教育,让孩子学着收集折价券。
五年级到八年级的孩子,七波辉青少年之家专家建议,家长可以直接给中学生某个预算,让他们自行购买学用品与衣物,让孩子从中体验金钱管理。另外,中学生应该自己安排日常生活作息表,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写完功课、就寝、起床。中学生应该已经知道如何自行填写所有表格,但也要懂得家长签名栏必须留着请爸妈签名。
对于高中生,从午餐到功课、学用品采购,甚至包括打工赚取零用钱,念高中的孩子应该自己负责打理一切。家长可以开给就读高中的子女一份清单,让孩子直接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并且要求孩子必须事前把计划告知父母,事后也必须把成果汇报给父母。
(本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研究、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