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股”到“绩优股”,让“一带一路”更多彩

2017年03月14日09:06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人民网北京3月14日电(李兵兵 白鸿滨)几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已获上百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召开,蓝图已经绘就、合作已经展开,“一带一路”建设在推进全球治理、推动区域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邀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中国前驻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姚培生,全国政协委员、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就“一带一路”话题与网友进行交流。

从“概念股”成长为“绩优股”

  “一句话来说——超出预料”,“三年来好多在‘一带一路’上的贸易、投资承包工程以及工业园区的建设,都是快速的、令人振奋的、超出意料的发展。”魏建国介绍,2016年我国对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65个国家整体出口总额达3.8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5%;落实项目近400多个,在20个国家建成56个工业园,投资100多亿,在当地解决就业17万人,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专家们认为,“一带一路”愿景与规划的涵义已超过“一带”与“一路”本身。姚培生表示,亚投行的建立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之一,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信心。王义桅认为,经过几年的发展,“一带一路” 从“概念股”成长为“绩优股”,开始走向“众筹股”,成为世界各国都可以参与,共商、共享的平台。

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多彩丝绸之路”

  中国“一带一路”规划明确指出,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专家表示,各城市应结合自身特点,借助“一带一路”平台拓展自身的国际视野。

  吕建中举例,依托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人文交流新模式的定位,陕西省制定了追赶超越的具体目标,针对陕西特色的资源禀赋和优势,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进行整合和互补,打造丝绸之路科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带,也是文化带。除加强经贸交流外,中国更应打造一条友谊之路、和平之路,与各国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王义桅认为,推动相关国家地区的人文交流可以从基础性工作做起,如加强教科书、博物馆、考古等方面的合作,一起讲故事;文艺创作者可以通过采风多挖掘丝绸之路波澜壮阔的历史。

5月北京之约新期许

  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速的重要契机。

  姚培生表示,此次高峰论坛邀请到众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部长级代表、专家等超1500人参会,将形成重要的多边外交平台,论坛将提出哪些新的理念和倡议、如果落实值得关注。

  魏建国认为,此次高峰论坛将会见证更多发达国家加入亚投行,在航空、港口、机场、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会有更多项目合作得以落实,与更多国家在双边自贸协定方面达成共识。

(责编:李兵兵、王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