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2019年夏季以来,以北欧国家为首发起的应对气候变化运动的浪潮席卷了全球,在全球媒体及社交网络平台掀起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般的热议,而环境与气候 问题亦借此再度重回公众瞩目的焦点。关于应对气候变化运动和以瑞典气候活动家格蕾塔·通贝里(Greta Thunberg)为首的环保领域活跃人士,国内外各方舆论均呈现褒贬不一的评价。支持者认为气候变化运动与年轻的活动家展现了年轻一代敢于站出来发声 -- -- 前文已谈及气候变化运动的支持方普遍重视社会平等与正义,故选择发动游行和四处宣传环保减排的重要性是他们的主要行为。本轮全球气候变化游行的大规模爆 发可追溯到瑞典学生周五的游行。起初影响力只在北欧地区传播,因为呼吁全社会关注环境与气候问题在北欧整体是受舆论认可的正面形象。长居北欧后,我也逐 渐开始能理解北欧人民对环境与气候问题的一腔执念:离极地越近的国家对气候变化越敏感。尤其当我亲眼看到冰岛与格陵兰岛的冰川消融速度快到有多令人心碎 后,潜意识里对这方面的议题自然会给予更多关注。我一个外来人士都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北欧当地民众了。如果这些社会号召行动仅仅发生在北欧地区范围内, 可能最后就是一桩没有什么争议的美谈。但当气候变化运动的影响力扩散到世界其他国家时,纷争便出现了:每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社会诉求及优先考虑 -- -- 那么气候活动家为何仍然不惜顶着争议执著于将气候变化运动的影响力扩散至全世界呢?我猜可能是因为北欧人已经相当绝望了。目前学界多数科研人员还是认同 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通过燃烧大量化石燃料及其他一些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已前所未有地快速改变了地球碳循环速度,超出了地球自身 可调控的范围。环境及气候变化问题已持续多年,起初北欧人从自身做起,痛定思痛彻底调整了能源结构,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极度依赖逐步发展到如今以新能源 为支柱的良好状态。比如冰岛能源供应以水电及地热为主,占全国总发电量的99.9%,这一比例在挪威也有近98%(以水电为主),而瑞典以水电与核电为 主(以及林业资源),丹麦以风能和生物能为主,芬兰以生物能为主(芬兰与瑞典同为林业资源大国)。此外北欧各国还严格执行着垃圾分类及回收举措,并绞尽 -- -- 为支柱的良好状态。比如冰岛能源供应以水电及地热为主,占全国总发电量的99.9%,这一比例在挪威也有近98%(以水电为主),而瑞典以水电与核电为 主(以及林业资源),丹麦以风能和生物能为主,芬兰以生物能为主(芬兰与瑞典同为林业资源大国)。此外北欧各国还严格执行着垃圾分类及回收举措,并绞尽 脑汁尝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比如瑞典马尔默的Sysav垃圾焚烧发电厂(Sysav waste-to-energy plant)致力于实现零排放,且已形成稳定的盈利状态。 [a50f4bfbfbedab64c7a8d76729ee0cc67b311e99.jpeg?token=69da2934721e4bd7ab -- -- 冰岛地热能源 北欧人以为自己做到足够好,情况就会相应好转。然而事与愿违,环境依然在恶化,气温屡屡刷新纪录。他们的崩溃情绪开始涌现:单单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