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个人主义不能成为中国伦理原则的原因

2017-04-28 18:44:09 来源: 山西新闻网-发展导报(太原)
0
分享到:
T + -

(原标题:浅析个人主义不能成为中国伦理原则的原因)

摘要:19世纪初,是个人主义在西方系统化、理论化的成熟时期,1840年,法国著名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首次提出了个人主义,并且赋予了它比较完整的、能体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内涵。作为一种政治哲学,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本身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个人主义在西方世界的制度管理上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关键词:个人主义;政治哲学;伦理原则

近代,西方社会管理制度当中,个人主义是西方所推崇的一种伦理原则,很多西方国家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结合来治理和管理国家,那为什么个人主义在中国的社会体制当中得不到适用?本文从以下几点来做分析。

一、从伦理角度分析

1.个人主义原则是以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为理论基础是不科学的。随着时代的演变和人类历史的不断更迭,人的观念和意识形态也逐渐发生着转变,但是在以社会、国家为主体的群体社会里,要想使社会安定有序把个人主义原则作为基础理论这是不科学的,以人的本质为目的的自私论,会将人类推向唯我的境地,使整个社会失去本来应有的秩序。
  2.个人主义把个人看作目的,将社会看作手段,割裂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个人与社会之间自古以来便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社会由个人而产生,个人在社会当中成长,但是个人主义只重视个人的理论,将个人与社会割裂开来,只重视个人利益与想法,忽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社会不复存在。
  3.个人主义原则强调个性自由,个人利益至上,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甚至导致反社会的倾向。个人主义原则主张倡导释放天性,使人更重视个人而忽视社会,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忽略政府的存在,使得整个社会氛围充斥在排斥社会的状态里,最终有可能导致暴乱。

二、从现实角度分析

1.个人主义不符合中国的经济基础。中国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在中国李超李大大社会更迭里,整个社会都是以集体为主的生活,个人主义在中国并没有发展的土壤。
  2.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还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地防止个人主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相比国外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来说,中国发展速度远比不上发展了几百年的国外制度,中国政治制度欠缺,法律制度也并不完善,如果倡导个人主义,中国并没有相关出台的任何文件来约束个人的行为。


  3.我们传统中的仁爱精神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而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并没有真正的深入人心而变为自觉的道德行动。孔子推崇的儒家仁爱精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思想的主导,但是近代,仁爱精神并没有被我们很好的传承下来,仁爱教育的缺失,中国教育制度的缺陷,导致中国整体国民素质的低下,个人主义的推崇会使中国走入更混乱的境地。
  4.中国没有宗教信仰的约束。宗教信仰是西方社会比较推崇的,而在中国,有宗教信仰的人并不占大多数,相反,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是少之又少。所以中国社会缺乏宗教信仰的约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国推行个人主义,不能够保证它不导向利己主义和为政府主义。

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逯晓芳

(原标题:浅析个人主义不能成为中国伦理原则的原因)

netease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发展导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加载更多新闻
×

2019力荐:人生必读52本豆瓣高分书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