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AME: ./DUMP-TEXT/1-8.txt
ENCODING: UTF-8
kEYWORD: individualisme|个人主义
OUTPUT: ./CONTEXTES/1-8-contexte.html
line 36 :
line 37 : “个人主义”新感
line 38 :
-----
line 43 : 小城。它带给我的除了来自基础设施的便利以外,更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这种尊重毫无矫饰的成分,也并无任何邀功的心理,这种尊重感是一种
line 44 : 人性的自然流露。尽管我们常常诟病美国人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观,但实际体验了之后,才领会到我这里提及的尊重感正是由这种个人主义所生发的。这种个人主
line 45 : 义的作用不止于此,对于规则的遵守、隐私的保护、任务第一的践行原则等也都可视为个人主义的衍生品。而这一切,在普遍的价值认同中,都可归属文明社会的
-----
line 44 : 人性的自然流露。尽管我们常常诟病美国人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观,但实际体验了之后,才领会到我这里提及的尊重感正是由这种个人主义所生发的。这种个人主
line 45 : 义的作用不止于此,对于规则的遵守、隐私的保护、任务第一的践行原则等也都可视为个人主义的衍生品。而这一切,在普遍的价值认同中,都可归属文明社会的
line 46 : 成分。当然,从逻辑的角度来说,这些条件既不充分,也非必要,但其内核中所表现出对于“人”的价值的认可和彰显确是判断社会文明程度的关键指标。
-----
line 47 :
line 48 : 这里并非推崇个人主义至上,只是想特别提醒,在评判价值观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口耳相传的“标准”,而我也仅仅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反思中,获得对个人
line 49 : 主义新的理解罢了。
-----
line 50 :
line 51 : 我们时常从个人主义至上的信条中,臆想或者说实在领教到了其中“唯我独尊”的傲慢、冷漠与隔阂。但是个人主义本身的内涵果真如此吗?如下来自百度百科对
line 52 : 于个人主义的解释:
-----
line 51 : 我们时常从个人主义至上的信条中,臆想或者说实在领教到了其中“唯我独尊”的傲慢、冷漠与隔阂。但是个人主义本身的内涵果真如此吗?如下来自百度百科对
line 52 : 于个人主义的解释:
line 53 :
-----
line 59 :
line 60 : 信奉个人主义意味着对人性价值的皈依。这其中也包含着几层意思:第一,个体本身的价值受到重视;第二,将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相区别;第三,拒绝排他性思
line 61 : 维模式。
-----
line 65 : 以及其中的个体更为缄默难言。个体变成集体的产物,也更加对集体依赖,犹如一个初生时便被人工饲养的猛兽一般,倘若有天回归了山林,它将在短期内必死无
line 66 : 疑。我们时常批判个人主义中背离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或者说过于看重自身利益而忽视对社会集体的奉献,却也常常忽略了这个命题的前提条件,即社会由个体
line 67 : 组成,社会价值的实现首先应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基础和前提,只有当个体明白了如何从人性价值的角度面对自身和另一个个体时,他才能由此迁移,从而实现对
-----
line 74 : 现在来谈一谈第二个层面。何为“利己主义”?说白了,就是只顾自身利益,而完全忽视他人和集体的利益,甚至不惜以损害集体或他人利益来实现自身的利益诉
line 75 : 求。我们时常批驳的个人主义至上,实际上主要剑指于此。但结合上一段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利己主义”却是对个体价值认可的极端表现,正如一个失衡的
line 76 : 天平,当被指出偏袒一端时,为了保持公允,却施错力度,反而偏袒了另一端。我们常有一句老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大概就是来自中国的对利己主义的
-----
line 76 : 天平,当被指出偏袒一端时,为了保持公允,却施错力度,反而偏袒了另一端。我们常有一句老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大概就是来自中国的对利己主义的
line 77 : 传统表达了吧。就纠正对个体价值、利益本身的忽视而言,这种价值观的方向无疑是值得认可的,因为它看见了个体本身的诉求,但它与个人主义相背离的是,它
line 78 : 所注重的恰恰是利欲的满足。个人主义则更为注重的是个体的存在及其意义本身,强调人之为人的价值所在,而利益的满足仅仅是肯定个体存在之后的反馈,既不
-----
line 77 : 传统表达了吧。就纠正对个体价值、利益本身的忽视而言,这种价值观的方向无疑是值得认可的,因为它看见了个体本身的诉求,但它与个人主义相背离的是,它
line 78 : 所注重的恰恰是利欲的满足。个人主义则更为注重的是个体的存在及其意义本身,强调人之为人的价值所在,而利益的满足仅仅是肯定个体存在之后的反馈,既不
line 79 : 是个人主义的目的,也不是个人主义追求的结果。所以相比于利己主义,我们反而更应该关注的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意义,即我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我对于社
-----
line 78 : 所注重的恰恰是利欲的满足。个人主义则更为注重的是个体的存在及其意义本身,强调人之为人的价值所在,而利益的满足仅仅是肯定个体存在之后的反馈,既不
line 79 : 是个人主义的目的,也不是个人主义追求的结果。所以相比于利己主义,我们反而更应该关注的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意义,即我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我对于社
line 80 : 会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于社会之中是否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自我,我以观望社会、观望他人来省察自身,我以观望自己来与自我达成和谐,这应该个人主义所带给
-----
line 79 : 是个人主义的目的,也不是个人主义追求的结果。所以相比于利己主义,我们反而更应该关注的是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意义,即我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我对于社
line 80 : 会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于社会之中是否能够更为全面地认识自我,我以观望社会、观望他人来省察自身,我以观望自己来与自我达成和谐,这应该个人主义所带给
line 81 : 我们的感悟,思维的主语定于“我”,而不是由旁他开始思维,因为这恰恰是利己主义思维的起点,即社会能否满足我的诉求,他人可否对我有利。
-----
line 82 :
line 83 : 最后,我们在秉持个人主义价值观时,仍需要避免一大误区——排他性思维模式。从字面即可了解,这种思维也可以看作是“利己主义”思维下的变体,因为如果
line 84 : 从利己主义中的利欲思维摆脱出来,很容易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思维世界中,这时“利己主义”就转变为自我保护主义,但仍然归属“利己主义”。这种排他性思
-----
line 84 : 从利己主义中的利欲思维摆脱出来,很容易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思维世界中,这时“利己主义”就转变为自我保护主义,但仍然归属“利己主义”。这种排他性思
line 85 : 维让自我在个体那里变得硕大无边,而在现实中的表现却也十分极端,要么以傲慢自居,要么以卑微自处。崇尚个人主义,并非是排斥个人以外的任何人、任何群
line 86 : 体,相反,这种价值观是想在大的潮流趋势中仍然惊醒人们,不要让“我们”“他们”“你们”禁锢了“我”“他”“你”的存在,当个体在与社会打交道时,实
-----
line 87 : 际上面对的仍然是个体,即使个体身上带有集体特性的烙印,但个体仍然是有血有肉,有意识有思维的灵魂体,从这一点来看,个体之前自然平等,所以过分夸大
line 88 : 自我或是过分贬低自我都是对这种平等的蔑视或不信任。个人主义价值观恰恰是向我们展示这种平等,一种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等,而不是个体与集体的平等,这
line 89 : 种平等让个体在相互交往中仍能看见自己的存在,但看见不代表就要忽视旁人的存在,因为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需要得到尊重,这才是平等在个人主义中宣扬的观
-----
line 88 : 自我或是过分贬低自我都是对这种平等的蔑视或不信任。个人主义价值观恰恰是向我们展示这种平等,一种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等,而不是个体与集体的平等,这
line 89 : 种平等让个体在相互交往中仍能看见自己的存在,但看见不代表就要忽视旁人的存在,因为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需要得到尊重,这才是平等在个人主义中宣扬的观
line 90 : 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