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比较维度中的《论语》和《圣经》 -- 摘要:《论语》和《圣经》均是世界文化史上重要的著作,不仅在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亦在东西方文化传播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个人主义和 集体主义的理论视角,从自我观念、身份认知、交流语境、遵从意识及决策五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以便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解决 -- 关键词:《圣经》;《论语》;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融突 -- 良好的品德。每个人也应该“克己”去尊重他人,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而这些观念与集体主义的理念恰好相吻合。《圣经》作为西方文化中的一部巨作,其中 的“原罪”可视为西方个人主义的基石——人生来有罪,必须不断忏悔并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原罪”。这种为改变“原罪”的自我意识促使西方人形成自我改造、 自我发展并自我完善的个人意识。关于《论语》和《圣经》的对比,学者们的研究颇多。在道德教育方面,这两部著作有着共同的道德观念,学界主要是从道德内 -- 霍夫斯塔德认为在集体主义盛行的国家中,人们往往从道德方面来解释他们与组织的关系,他们对组织具有精神上的义务和忠诚。而在个人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中,个人把他们与组织的关系看成是功利性的和个体性的,个人对组织的义务是十分脆弱的。这种义务只有在个人看到了对自己有明显的利益时才存在。个人主义 至上的国家,人们关心个人权利。组织系统应努力满足个人的偏好和选择,而个人的价值和报酬应该建立在个人取得的成果上。集体主义的文化重视群体的集体利 -- 美国文化心理学家哈里·特里安迪斯在1995年完善了霍夫斯塔德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理论框架,认为个人主义“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权利以及与他 人订立的条约为动力”,“并且注重个体目标多于集体目标”。他提出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围绕五个维度展开:个体对自我的定义,个体与集体利益的相对 -- 《论语》和《圣经》这两部著作在不仅在道德上有相同点,在认知论上有不同之处,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上的差异也值得探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在自我观念 、身份认知、交流语境、遵从意识和决策方面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就《论语》和《圣经》而言,分别体现了“小我”和“大我”、“集体决定”和“个人决定 -- 个人主义恰好相反。个人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一分子,个人主义者首先了解到的是“我”而不是“我们”,是“大我”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 更加关注自我,强调个人的能力和发展。在《圣经》中,开篇就有这么一段话:“And God called the light Day,and -- the waters which were above the firmament: and it was so”。(Genesis 1-3)[8]其中体现的个人主义使人一目了然:神单凭个人的能力就能创造整个世界乃至宇宙,这是和个人主义表达的思想相契合的。这一思想在《创世纪》 的该隐身上也能体现。该隐因为自己不得上帝的宠,就嫉妒他的弟弟亚伯,后来甚至干脆把他杀了。出于个人主义思想,该隐过分关注于自身的利益甚至是颜面, 放大了“大我”,酿成了悲剧。[9]14又再如《出埃及记》里的摩西为实现自己一生的真正使命,决心拯救饱受法老摧残的族人——犹太人,他宣称自己是上 --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第二个不同点就是对于身份的定义。集体主义者认为个人的身份是基于社会关系或者个人的社会工作的。[6]233决定人身份的是人所 处的社会关系网,是一个人在集体或团体中所起的作用和所承担的责任。团体的存在和成功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份的差异。由此,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更加关注他 -- 而《圣经》中体现的个人主义对于身份的认同是不同的。个人主义者认为个人的身份是基于个人的,而不是集体。个人的需要首先要被满足,个人的良好发展和自 我实现影响了集体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以《圣经》中的约瑟为例,他被自己的哥哥们卖到埃及,不幸受人陷害被关在埃及的监牢里。然而约瑟却通过自己改变了 -- 相反,个人主义的交流却是处于低语境的,即有什么说什么,不“转弯”,而且是“直接”的。人们会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不是闪烁其词。比如在《圣 经》中约翰自视为上帝的使者。他敢于表达自己信念,并敢于向只关心享乐的世界发出警告。《旧约》中的希律王谋夺弟弟的老婆为妻,约翰对此很是不满,只要 -- 而在《圣经》中体现的个人主义是人们所做的决定体现了自治自律的人格、自组织行为、对抽象的公共权威(上帝)的服从。《圣经》中摩西十诫的故事就很好地 说明了这一点。经中说摩西以牧羊人身份,带领过着奴隶般生活的以色列百姓离开埃及,在荒野,犹太人丧失信仰膜拜金牛,摩西登上西奈山,受神的显现并领受 -- 《论语》和《圣经》都是文化史上闪亮的明星,虽然两书分属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有着不同的成书背景,但是它们对中西方文化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们 共同反映了霍夫斯塔德及其追随者提出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在自我方面是“大我”和“小我”的不同,《论语》强调的是“大我”,重视的是集体的利 益,而《圣经》强调的是个人的利益和个人的自我发展。在身份方面是由集体决定还是个人决定,《论语》中的决定大部分都是为集体而决定的,弱化了自我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