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困境和出路——评《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 -- 先需要读者跳出那隐藏在本书叙述中的思维框架,而就如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本书的思维框架正是在当代社会中被大多数人默认 为正确的主流观念: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个人主义。 -- 题可以看到,这反映出本书中存在着一个比不接地气的精英视角更严重的缺陷、一种自相矛盾的立场:作者的价值观正是他在本书中极力批评的世俗人文主义,更 确切地说,是在人文主义的三大分支中占据主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即作者所谓的自由人文主义)的当代版本: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作者意识 到了世俗人文主义发展到今天已经越来越不能纠正、甚至是反而加速了人类社会向错误的方向发展,并试图通过对未来的悲观预言来警醒世人,然而作者只是消极 -- 这里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作者所持有的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因为这是作者用来衡量其他事物的标准和出发点,进而在作者的观察和分析中导致了 严重的系统性扭曲。前文已经提到过,作者只看到了人文主义反对宗教至上、提倡个人价值的世俗的一面,而忽视了人文主义批判世俗和超越世俗的另一面,这在 -- 派,社会人文主义流派强调的是他人的感受,进化人文主义流派则强调你死我活的战争体验,三个流派作为人文主义的分支,其共同点是对于个人主观感受的重视 ,不同点仅仅在于强调的是个人主观感受的不同方面。作者的这种界定只有在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的视角下才能成立。实际上,社会人文主义并不能被归 结为对他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视,社会人文主义的本质是对于人类社会整体命运的关注,准确的命名应该是以人类社会为中心的整体主义。同样,进化人文主义也不 -- 主观感受既没有质的区别,也没有量的区别。作者所重视的自我主观感受就属于这最后一类。总之,对于主流的世俗人文主义(即作者所谓的自由人文主义)的准 确命名应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 在进入下一个话题之前要做一些补充说明。本书区分出来的人文主义三大流派中,社会人文主义(以人类社会为中心的整体主义)是视野最宽广的,自由人文主义 (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是视野最狭隘的,而进化人文主义(以内群体为中心的狭隘部落主义)则居于两者之间。视野越宽广,所能容纳和理解的现象就越多 ,反之则越少。视野越宽广,就越有超越世俗的潜力。 -- 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最早被自觉地应用到社会观察和分析上,成为一种系统的方法论,是从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开始的。韦伯主要关注那些 经过抽丝剥茧般的理性分析之后留下的抽象形式,即所谓的“理想类型”,为此他剔除了几乎所有的具体内容,没有人的知识与情感、人的合作与冲突、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