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新浪博客 [loading.gif] 加载中… 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surilang [订阅][手机订阅] 首页 博文目录 图片 关于我 个人资料 莺儿 [sg_trans.gif] 莺儿 [sg_trans.gif]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 博客等级: [sg_trans.gif] [sg_trans.gif]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987 * 关注人气: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相关博文 * * 更多>> 推荐博文 * 除了杯子,五星级酒店还有多少秘 * 深圳和香港的管狗对比,有什么启 * 三星投入220亿美元发展5G网 * 别墅主人砍伐自家院内树木违法吗 * 日本不动产投资者的经验教你预防 * 洞庭湖“私人湖”,是和业主的“ * 重读《共产党宣言》(五)共产党 * 一颗被冷冻了5年的头颅,被它一 * 中国股市会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险天 查看更多>> 谁看过这篇博文 [loading.gif]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盘点那些我喜欢的法国革命歌曲 (2015-10-13 00:20:57) [sg_trans.gif] 转载▼ 标签: 法语 歌曲 比起闹革命的积极程度,如果法国人——尤其是巴黎人说自己是世界第二,大概就没有人敢自称第一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于大革命时期,距今不过两百多年 ,然而今天的法国已经是第五共和国了,其中还穿插着若干个帝国。如此频繁的政权更迭,很大程度上便是缘于法国人天字第一号的革命热情。1789年的大革 命自然是最为重要的一回,中国人比较熟悉的还有巴黎公社。除此之外,1830年和1848年都爆发过规模较大的革命。至于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写到的共 和党起义,发生时间是1832年6月5日-6日,虽说也死伤惨重,但在法国历史上似乎根本算不了什么。撬开铺路石筑起街垒跟政府打上一仗,在动荡的年代 里,这仿佛成了巴黎人的公共健身运动。 闹革命的结果呢?一大串的政治影响、经济影响、文化影响都不必说,那是历史学者的研究范围。除此之外,炮火硝烟还打出了为数众多的革命歌曲。据说大革命 时期的民众随时随地都在唱歌,甚至唱到了监狱和国民公会的讲坛上。有一位公民居然在法庭上唱了起来,被丹东训了一顿,并提出了一项重要要求:在国民公会 法庭上发言只能说话,不能唱歌。这样的事情竟然需要专门要求,丹东部长也真是操碎了心。不过现在并没在国民公会的法庭上,于是就来盘点一下那些激情澎湃 的法国革命歌曲吧,主要挑我最喜欢的,也有一部分是因为特别重要。 1.马赛曲(La Marseillais) http://my.tv.sohu.com/pl/6592131/66647367.shtml 法国的国歌,知名度就不必多说了。除去我明显抱有特殊情感的《义勇军进行曲》而外,《马赛曲》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国歌,没有之一。我说不出它为何好听, 只好把雨果的话借过来用:“我喜欢《马赛曲》,不是喜欢它的歌词,歌词很普通,而是喜欢它的曲子。在这个曲子中有一种难以形容的英雄的温柔,夹杂着伟大 和可怖。” 当然,“歌词很普通”,这是法国第一诗人的感受。至于我,我喜欢其中的一部分。拿今天的眼光看来,某些词句未免过于暴力,但另外一些有的激情飞扬,有的 满怀悲壮,这样的歌词往往能够感动我。 在我看来,这首歌总带着一抹传奇色彩。作者是鲁热·德·利尔(Claude Joseph Rouget de Lisle),是位军人,我从未听说他曾经写过别的作品,偏是这一首《莱茵军团战歌》——这是《马赛曲》诞生之初的名字——石破天惊一般从斯特拉斯堡唱 响,从那之后,被它改写的也许并不只是法兰西一国的历史。 2.出征歌(Le chant du Départ) http://v.ku6.com/show/KyeiZwEkIX50Wsc1NrwkDA...html?loc=youce_tuijian 这首歌被称作“《马赛曲》的兄弟”,罗伯斯庇尔曾高度评价过它。拿破仑帝国时期,这首歌取代《马赛曲》成为国歌,究其原因是《马赛曲》鲜明的弑君思想。 其实《出征歌》也照样提到过要反抗王权,只不过比《马赛曲》略温和罢了。 歌曲是为1794年7月14日的庆典而作。彼时的法国正处在大恐怖之中,但歌中倒一点也看不出来。和《马赛曲》一样,歌词多达七段。每一段的主歌部分由 不同人物分别演唱,头一段是战士的合唱,后面六段的演唱者分别是一位母亲、两位老人、一个孩子、一位妻子、一名年轻女孩(战士的姐妹)和三名战士,或是 鼓励着即将出征的勇士,或是表达着争取胜利的决心,纯而又纯的热血系。可我听来听去便会感到几分辛酸,因为《悲惨世界》里的公白飞在街垒上那段“自私” 的演讲。哦,还有“六月起义”真正的领导者让娜(Charles Jeanne),他在写给姐妹的信中回忆道,他们在街垒上唱过的歌里就有这首《出征歌》。 歌的曲作者是梅于尔(Étienne Nicolas Méhul),大革命时期法国最重要的歌剧作者。词作者是玛丽-约瑟夫·舍尼埃(Marie-Joseph Blaise de Chénier),他的哥哥是18世纪的法国最伟大的诗人安德烈·舍尼埃(André Marie de Chénier),彼时已身陷囹圄,短短十几天后便一路吟着诗走向了断头台。 3.都会好(Ça ira) http://music.baidu.com/song/s/580750671240854cd2249 个人来说并不是特别喜欢这一首,但它在大革命时期过于著名,有必要提一下。调子起初是舞曲,据说后来在断头台上香消玉殒的玛丽皇后还经常在琴上演奏这支 乐曲,但后来则演化成了大革命的标志性歌曲,兴许法国的革命从一开始就带着跳舞的基因。那欢脱异常的曲风,恐怕和我们想象中的革命歌曲大不相同。 对了,这首歌的歌词也许就是“挂路灯”的出处吧。 4.卡马尼奥拉(La Carmagnole) http://music.baidu.com/song/s/47075066e010854cd223b 《都会好》的旋律曾经是舞曲,而这一首真的就是舞曲。歌里反复出现的叠句大意是这样:“跳起卡马尼奥拉舞,大炮轰鸣万岁!”在关于大革命的画作中,我们 能够看到无套裤汉们围着自由树跳舞的场景,跳的十有八九就是卡马尼奥拉舞。 《卡马尼奥拉》和《都会好》的风格颇为近似,甚至有人给它们来了个二重奏,重得毫无违和感。法语音乐剧《1789·巴士底的恋人》里,跟着丹东出场的姑 娘们跳舞时便用这两支曲子做了伴奏。 5.国际歌(L'Internationale)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f0qXfJB-Mo/ 这肯定是在中国最著名的一首法国红歌。 歌词诞生于1871年惨烈的“五月流血周”之后,旋律则于17年后谱就。在这17年之间,歌词是用《马赛曲》的调子唱的。 即便单从艺术角度看来,我也深爱着这首歌。它可以如圣歌一般庄严,亦可如战士最后的呐喊一般悲壮,当年我国无数的英雄就是唱着它走向了生命的终点。但与 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倒是法文原版,我听了好几个法文版本,速度几乎是中文版一倍半,少了慷慨悲歌,多了热情无畏。我听过四十种语言的《国际歌》,如此欢乐 的仅有原产地一家,别无分号。 6.樱桃时节(Le temps des cerises)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kxOTQ4Njc2.html 单看那美得令人心跳骤停的歌词,单听那抒情婉转的曲调,很多人恐怕都会得出结论:这是一首爱情歌曲。 爱情歌曲,没错,但不是这么简单。 歌词写于1868年。几年之后,作者让-巴蒂斯特·克莱芒(Jean-Baptiste Clément)成为了一名公社社员。残酷的“五月流血周”里,一位名叫露易丝的青年女护士在街垒中帮忙,作者看到了她。但从那以后,她便不知所终。随 后,作者把这首诗献给了她。 我总想知道那位勇敢的姑娘到底怎么样了。 7.游击队歌(Le chant des partisans) http://my.tv.sohu.com/us/201904596/71690604.shtml 起初觉得这首歌的旋律太单调,后来不知怎么就喜欢了起来。 这是二战时期抵抗组织的“马赛曲”。同为游击队歌,它和我国的那一首风格颇有点像,一样的英雄,一样的乐天。这首《游击队歌》唱到最后甚至经常来上一段 口哨,俏皮得就像是要去野营一般。不过实际上,歌词很悲壮,战争的残酷展现得赤裸裸的。 就在几年前,法国人唱着这支《游击队歌》把抵抗组织的四位成员迎进了先贤祠。 ———————————————————————————————————————————— 上面都是法国人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创作的革命歌曲,下面几首严格说来不算,但是(我一定要说这个“但是”),出于各种原因,我得把它们放在这里。 8.沼泽之歌(Le chant des marais) http://www.deljehier.levillage.org/telechargements/le_chant_des_marais. mp3 随便看看关于法国革命歌曲的资料,通常都能找到这一首。 但在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我怎么都掩饰不住自己的纳闷:我听过几十首法国红歌,除去《樱桃时节》之外差不多是一律的热血沸腾,而这一首的基调是沉重,是 压抑,其中隐隐地——只是隐隐地、但不可遏制地透射出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作为法国革命歌曲,怎么会少了那股鸡血味? 随后找到了答案:因为它是德国人写的。 歌曲产生于纳粹集中营,起初是德语,后来被引入法国,并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乃至于到了今天,法国人往往会把它算在本国的歌曲里头。 9.为了人民的意愿(À la volonté du peuple) http://music.baidu.com/song/s/6407443f2bd0854ccd5af 和上面的歌曲不同,这首歌并非产生于革命时期,这是1980年诞生的音乐剧《悲惨世界》里安灼拉的独白,后来变成了英文版那首十分著名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尽管出名的是英文版,我最爱的却始终是最初的法语版里那浪漫与悲壮交织而成的至美。我始终记得当初在单词量极度贫乏的情况下,我是怎样磕磕绊绊地翻着词 典读懂了歌词,然后被震得几乎浑身发颤。最初的演唱者是法国乐坛的常青树米歇尔·萨尔杜(Michel Sardou),那气势十足而又稳重厚实的声音让我觉得那简直就是真正的安灼拉,一瞬间我差不多忘了,我想象中的安灼拉是不会唱歌的。 由于艺术上的、非艺术上的各种因素,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确是相当有名。我只是怀疑,以当初那首《为了人民的意愿》所表达的含义,即便法语在中国如英语一般普及,不少人怕是也不高兴再随便唱它了吧。 10.自由颂(Hymne à la liberté) http://music.baidu.com/song/s/4707106e8b70854ce4171 与《为了人民的意愿》类似,这一首也是艺术创作的产物。 1989年是法国大革命200周年,那年有一部长达6小时的电影,名字就叫《法国大革命》,这首《自由颂》正是电影的主题曲。所谓自由,看不见也摸不着 ,真的值得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去追求吗?听听这首歌,也许会明白一点。对了,再配上电影上集末尾攻打王宫时的炮火硝烟。 顺便一提,这部电影的配乐大都极为精彩。 好了,就先说这么多,说不定以后再添。 分享: [sg_trans.gif] 喜欢 0 赠金笔 赠金笔 阅读┊ 评论 ┊ 收藏 ┊转载 ┊ 喜欢▼ ┊打印┊举报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滦州二日游 后一篇:“四点钟我们就要死了!”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发评论]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发评论 IFRAME: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blank2.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录名: ____________________ 密码: 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回密码 注册 [ ] 记住登录状态 昵 称: 新浪网友________________ [ ] 评论并转载此博文 新 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滦州二日游 后一篇 >“四点钟我们就要死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4006900000 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