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2/7 9:52:27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处理学术抄袭,为何领导与师生有别 -- -- ■熊丙奇 论文查重是如今每个大学生在毕业答辩前的必经步骤,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标准,论文的重复率在10%~25%不等,基本可以被认定为抄袭,无法参加毕业答 辩。近日有广西财经学院法学院的教师反映,院长雷裕春的9篇论文和1篇专著,经知网检测,重复率有的在30%,有的甚至高达94%,而该校学术委员会认 -- 辩。近日有广西财经学院法学院的教师反映,院长雷裕春的9篇论文和1篇专著,经知网检测,重复率有的在30%,有的甚至高达94%,而该校学术委员会认 定所有论文都“不涉及抄袭”。 -- 论文九成内容与其他文章重复,却为何不涉及抄袭?这从学术角度看令人匪夷所思,但从行政角度看却很容易理解。从高校目前处理学术抄袭的情况看,通常,当 学术抄袭发生在普通教师、学生身上时,学校基本上是从学术角度进行调查、处理的,而当学术抄袭发生在学校院系领导,或者有显赫学术头衔的学者、有一定家 庭背景的师生身上时,学校却不从学术角度来调查、处理学术不端,而是从行政角度进行处理。进而,学校处理普通教师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和处理领导的学术不 -- 庭背景的师生身上时,学校却不从学术角度来调查、处理学术不端,而是从行政角度进行处理。进而,学校处理普通教师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和处理领导的学术不 端行为实行的是双重标准,对于普通教师学生非常明晰的学术抄袭标准,在处理领导学术不端时,就变得模糊不清。哪怕抄袭达90%,也可能被认定为没有抄袭 。 -- -- 。 对此,有专家认为,问题在于认定学术抄袭没有明确的标准,学术委员会在调查、处理时存在标准缺失的困难。这显然是在为所谓的学术委员会的不作为进行开脱 。如果没有标准,为何在处理普通教师学生的学术不端时,学校有标准?而涉及领导就搞不清标准了?如果论文重复在10%左右,认定抄袭可能还存在争议,当 重复达90%还说搞不清是不是抄袭,这显然就是把学术当成儿戏了。按理,涉及领导的学术不端处理应该标准更严,可现在处理领导的学术不端时,坚持一样的 标准都难。 -- --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科技部门一再要求对学术不端“零容忍”,高校也明确了调查、处理学术不端的主体——学校学术委员会(或学术规范委员会)以及学术 不端调查、处理的程序。可分析所有高校对学术不端的调查、处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现象,即当普通学生、教师涉嫌学术不端时,学校的处理十分快速而严厉。 比如,前不久复旦大学曝出一名博士生博士论文抄袭丑闻,从媒体曝光到学校做出撤销博士学位的处理,只用了3天时间;而当领导涉嫌抄袭时,这一套处理学术 不端的机制和程序就失灵了,类似广西这所高校的新闻比比皆是。2009年,云南中医药学院院长涉嫌抄袭,该校学术委员会的调查将其认定为“过度引用”, 舆论一片哗然,最终,院长也没因论文抄袭被追究责任。 说到底,我国高校的学术委员会其实并不独立,在处理学术不端时,高校学术委员会并没有完全独立的最高学术权力。学术委员会的工作要听学校行政指令。因此 -- -- 端质疑时,学术委员会能否独立启动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独立做出处理,如果领导、院士遭遇学术不端质疑,学术委员会却充耳不闻,只是选择性地对普通教师 、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处理,这样的学术委员会对维护学术秩序、纯净学术环境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值得注意的是,不对有行政职务、学术头衔的领 导、学术“权威”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处理,会严重伤害学术委员会的公信力,同时,也无法倡导学术诚信,普通学生教师会认为学术抄袭是“只许州官放 火,不许百姓点灯”,任何针对教师学生的学术不端处理,都会引来同情——谁叫你不是领导呢? -- -- * 2 * 机器查重冲突人为判定:国外学术圈如何认定抄袭 * 3 -- -- * 3 * 时评:院长论文是否抄袭不应由学校说了算 * 4 -- -- * 4 * 广西一高校院长论文重复率九成 学校认定非抄袭 * 5 -- -- * 5 * 时评:抄袭论文被查别只是“点背” * 6 -- -- * 6 * 复旦回应博士论文抄袭:事实确凿撤销学位 * 7 -- -- * 7 * 复旦回应博士论文抄袭:如属实将严肃处理 * 8 -- -- * 8 * 复旦大学一博士论文被举报抄袭 * 1 -- -- * 2 * 新研究驳斥有关达尔文“抄袭”进化论说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