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Individualization
出版年: 2011-4
页数: 247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培文书系·社会科学译丛
ISBN: 9787301183069
内容简介 · · · · · ·
《个体化》是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有关第二现代性的理论的一部分。可以把这一理论相应分解成三个综合论断:强制个体化命题、(世界)风险社会命题、多维全球化(普世化)命题。三个命题遵循同样的论证理路并相互强化。“风险社会”、“个体化”和“普世化”代表着现代化动力的极端形态。由于现代化动力的自我作用,现代化在21世纪初取代了第一现代性时代。在第一现代性下,秩序和行动逻辑的标志在于有鲜明的边界和区分,即在人、群体、活动、行动领域和生活形态方面有鲜明的边界和区分,这就使得管辖权、资格和责任有了明确的制度归属。这种明确逻辑——可以形象地称为第一现代性下的牛顿式的社会和政治理论——正渐渐被一种模糊逻辑,或者换个比喻说,被一种海森堡式的社会和政治现实不确定原则所取代。因此可以说,现代性的凯旋进行曲正在动摇其自身的核心原则。现代性本身正在激化,成为对现代化...
《个体化》是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有关第二现代性的理论的一部分。可以把这一理论相应分解成三个综合论断:强制个体化命题、(世界)风险社会命题、多维全球化(普世化)命题。三个命题遵循同样的论证理路并相互强化。“风险社会”、“个体化”和“普世化”代表着现代化动力的极端形态。由于现代化动力的自我作用,现代化在21世纪初取代了第一现代性时代。在第一现代性下,秩序和行动逻辑的标志在于有鲜明的边界和区分,即在人、群体、活动、行动领域和生活形态方面有鲜明的边界和区分,这就使得管辖权、资格和责任有了明确的制度归属。这种明确逻辑——可以形象地称为第一现代性下的牛顿式的社会和政治理论——正渐渐被一种模糊逻辑,或者换个比喻说,被一种海森堡式的社会和政治现实不确定原则所取代。因此可以说,现代性的凯旋进行曲正在动摇其自身的核心原则。现代性本身正在激化,成为对现代化过程带来的无数风险和始料未及的副作用的自觉回应。
作者简介 · · · · · ·
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1944— ),当今西方社会学界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德国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社会学教授,《社会世界》(Soziale Welt)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问题、风险社会、自反性现代化、个体化、全球化等。代表作为《风险社会》(Risk Society,1986)与《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2002)。
伊丽莎白·贝克-格恩斯海姆(Elisabeth Beck-Gernsheim,1946— ),德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埃尔兰根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变迁与家庭制度的改变状况。代表作为《半衰期》(Das halbierte Leben,1980)、《家庭之后是什么?》(Was kommt nach der Familie? 2000)。
目录 · · · · · ·
序一 非线性模型中的个体化
序二 个体地结合起来
作者自序 制度化的个体主义
第一章 正在消失的传统:个体化与“不确定的自由”
第二章 在失控的世界中为自己而活:个体化、全球化与政治
第三章 超越地位与阶级?
第四章 模糊的社会结构:“自我驱动”文化中的贫困与财富
第五章 从“为他人而活”到“为自己而活”:个体化与女性
第六章 通向后家庭时代的家庭:从需求共同体到选择性亲密关系
第七章 劳动分工、自我形象与生活计划:家庭中新出现的冲突
第八章 出生率下降与生育意愿
第九章 器械并不关心人
第十章 基因技术时代的健康与责任
第十一章 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死:短暂无常的希望
第十二章 自由之子
第十三章 自由之父
第十四章 僵化的范畴:贝克访谈录
译者说明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个体化"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个体化"的人也喜欢 · · · · · ·
个体化的书评 · · · · · · (全部 0 条)
-
AnjoyDon (从安静,到理性。)
...一旦基本权利被践踏,或者变得死气沉沉,就有出现“坟场上的永久和平”的危险。权利的缺乏不仅会导致战争,而且会导致野蛮。 这一点在20世纪的历史中,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两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及共产主义的浪潮中,得到了彻底的印证。可见,康德对立宪的鉴定维护说得上是慧眼如炬。基本权利的发展或消失标志着文明的开端或终结。这些权利不是“被给予的”,而是争取到的;正是个体的自由结合和公民社会的日常实践奠定了以..2013-03-30 18:14 1人喜欢
-
水流云飞扬 (悦纳自己 积极生活)
托克维尔论民主时代的专制:“他们每个人都离群索居,对他人的命运漠不关心。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子女和亲友就是整个人类。至于其他同类,即使站在他们的身旁,他们也不屑一顾。他们虽与这些人接触,但并不以为有这些人存在。每个人都独立生存,并且只是为了自己而生存。 在这样的一群人之上,耸立着一个只负责保证他们的享乐和照顾他们的一生的权利极大的监护性当局。这个当局的权威是绝对的,无微不至的,极其认真的,很有预...2013-02-24 21:07 1人喜欢
托克维尔论民主时代的专制:“他们每个人都离群索居,对他人的命运漠不关心。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子女和亲友就是整个人类。至于其他同类,即使站在他们的身旁,他们也不屑一顾。他们虽与这些人接触,但并不以为有这些人存在。每个人都独立生存,并且只是为了自己而生存。 在这样的一群人之上,耸立着一个只负责保证他们的享乐和照顾他们的一生的权利极大的监护性当局。这个当局的权威是绝对的,无微不至的,极其认真的,很有预见的,而且是十分和善的。如果说它是一种父权,以教导人如何长大成人为目的,那它最象父权不过了。但它并非如此,而只是以把人永远看成孩子为目的。它喜欢公民们享乐,而且认为只要设法享乐就可以了。它愿意为公民造福,但它要充当公民幸福的唯一代理人和仲裁人。它可以使公民安全,预见并保证公民的需要,为公民的娱乐提供方便,指挥公民的主要活动,领导公民的工商业,规定公民的遗产继承,分配公民的遗产。这岂不是完全不让公民开动脑筋和操劳生计吗? 这样,就使公民终日无所事事,很少运用和不太运用自己的自由意志,把他们的意志活动限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使每个公民逐渐失去自我活动能力。 现代人经常受两种互相对立的激情驱使:他们一方面感到需要有人指导,另一方面又希望保持自由。这两个倾向相反的本能要求哪一个也不能放弃,所以他们力求使两者同时得到满足。他们想出一种具有监护性质的、无所不能的、但要由公民选举的单一的权力机构。他们把中央集权和人民主权结合起来。这使他们得到了某些缓解。他们认为监护人是自己选的,所以安于被人监护。每个人都能忍受捆在身上的链子,因为他们看到握着链子的余端的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阶级,而是人民自己。 在这种制度下,公民刚刚摆脱从属地位后,由于为自己指定了主人而又回到原来的地位。 实难想象完全丧失自治习惯的人,能够开会选好将要治理他们的人;也无法认为处于奴隶状态的人民有一天会选出一个自由的、精干的和英明的政府。 ” 永恒增长不应用于经济增长,而要用于政治自由的增长。 共同体中的自由如何可能、可行且有成效?
回应 2013-02-24 21:07 -
夜阑Vic (夜深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期。)
在第一现代性下,秩序和行动逻辑的标志在于有鲜明的边界和区分,即在人、群体、活动、行动领域和生活形态方面有鲜明的边界和区分,这就使得管辖权、资格和责任有了明确的制度归属。这种明确逻辑(logic of unequivocalness)——可以形象地称为第一现代性下的牛顿式的社会和政治理论——正渐渐被一种模糊逻辑,或者换个比喻说,被一种海森堡式的社会和政治现实不确定原则所取代。2015-10-10 15:31
-
AnjoyDon (从安静,到理性。)
富于创造的个体主义——知识即是创造:尼采 ... 这位“自由思想家”不仅“超越了善恶”,而且——同样危险地——超越了真理和怀疑论。在他看来,相信科学真理就如同相信圣母玛利亚,因为科学真理同样是基于一种童贞生子的虚构。知识之子既是圣帝之子。它们都是以一种纯粹的、苍白的、无趣的、理想的甚至是无主题的模式被构想出来的,是没有根的。所谓科学(即被操控的)真理,其荒缪之处在于,它本身就把认知行为设定为某种消极..2013-03-30 18:53
富于创造的个体主义——知识即是创造:尼采...这位“自由思想家”不仅“超越了善恶”,而且——同样危险地——超越了真理和怀疑论。在他看来,相信科学真理就如同相信圣母玛利亚,因为科学真理同样是基于一种童贞生子的虚构。知识之子既是圣帝之子。它们都是以一种纯粹的、苍白的、无趣的、理想的甚至是无主题的模式被构想出来的,是没有根的。所谓科学(即被操控的)真理,其荒缪之处在于,它本身就把认知行为设定为某种消极的东西,并自欺欺人、装模作样地致力于把知识从一个设定的舞曲中解救出来,然后再对着这种知识予以认可。科学家把自己写给自己的心当作实在和真理对他的授权;他佯装成收信人,并把这些出自自己之手又被自己收回的信息称作“知识”。回应 2013-03-30 18:53
-
夜阑Vic (夜深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期。)
在第一现代性下,秩序和行动逻辑的标志在于有鲜明的边界和区分,即在人、群体、活动、行动领域和生活形态方面有鲜明的边界和区分,这就使得管辖权、资格和责任有了明确的制度归属。这种明确逻辑(logic of unequivocalness)——可以形象地称为第一现代性下的牛顿式的社会和政治理论——正渐渐被一种模糊逻辑,或者换个比喻说,被一种海森堡式的社会和政治现实不确定原则所取代。2015-10-10 15:31
-
辄馨 (黑化)
阎云翔的“中国的个体化路径”原文:"The Chinese Path to Individualization," 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61(3): 489-512 (2010). ——译文没有标出参考书目,还好yan 的网页上有2012-01-15 16:22
-
水流云飞扬 (悦纳自己 积极生活)
当工业化社会及其社会群体形式(阶级、家庭及性别角色)融入现代性中时,个人生活的欲望、迷思和现实就开始形成。于是人们被迫认为自己可以自主自决,可以制造意义和人生轨迹,能形塑自己的生活,也能形塑社会的生活(也有可能失败) 为自己而活既不是表达一种现在很盛行的个体主义或是自我主义,也不是个体可以自己随意决定的一种生活,而是一种彻底一致的生活。这种一致性导致了它的反面:社会的不可预测性;导致一种反常的正...2013-02-24 20:03
当工业化社会及其社会群体形式(阶级、家庭及性别角色)融入现代性中时,个人生活的欲望、迷思和现实就开始形成。于是人们被迫认为自己可以自主自决,可以制造意义和人生轨迹,能形塑自己的生活,也能形塑社会的生活(也有可能失败) 为自己而活既不是表达一种现在很盛行的个体主义或是自我主义,也不是个体可以自己随意决定的一种生活,而是一种彻底一致的生活。这种一致性导致了它的反面:社会的不可预测性;导致一种反常的正常化,这种情况取消了一切正常和反常的标准。 对个人的过度要求已成了一般原则,但却又暧昧不清。 此处定义的为自己而活是一种尝试,一种诱惑,让人自己去找到能够形成他自己的世界的基础、力量和目的。它变换无常,总会尝到苦涩与橘沮丧,反讽与无望。 为自己而活如此自大、疯狂和了与冒险,因为它既包含奔腾的激情,也包含对死亡的忧伤。 )
回应 2013-02-24 20:03 -
水流云飞扬 (悦纳自己 积极生活)
社会团结瓦解,价值衰落,自恋文化,自我主义陷阱,应得权利思维,享乐主义。 团结,助人意愿和热心公益与自我实现,职业成功,个人自由的扩充等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新的衡量优越性的标准: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比收入增长和职业成功更重要,因为时间是打开这个自主支配生活的时代所保证的种种财富的大门,这些财富包括:对话,友谊,独立自主,同情心及娱乐等。 这意味着围绕物质财富分配而进行的斗争已经慢慢淡化,取而代...2013-02-24 20:19
社会团结瓦解,价值衰落,自恋文化,自我主义陷阱,应得权利思维,享乐主义。 团结,助人意愿和热心公益与自我实现,职业成功,个人自由的扩充等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新的衡量优越性的标准: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比收入增长和职业成功更重要,因为时间是打开这个自主支配生活的时代所保证的种种财富的大门,这些财富包括:对话,友谊,独立自主,同情心及娱乐等。 这意味着围绕物质财富分配而进行的斗争已经慢慢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非物质财富的争夺,如休息、闲暇、自决信念、热爱冒险、与他人交流等等。 合作个体主义或利他个体主义:既为自己打算又为他人而活。 流动性获得了高度称赞,终身职业被视为只不过是负担,没什么可向往的。 无论是工作变动给还是关系改变,在很多人看来都是自然而然,值得期待的。 自决的生活并不是人们自我选择的存在形式,而是一种基于整个社会的结构原则。绵密的制度结构(法律、教育、劳动力市场等)迫使所有人去自由,如果不然,就会在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 风险社会:人们迷失了方向,只有考虑未来或许还有意义,他们担心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中能够获取的机会,担心收入水平和家庭,担心子女教育和养老保障。 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和民主之间的历史联盟破裂了。 职业民主指的是只有从事有偿劳动才能拥有政治自由。 鉴于全世界的新自由主义者对历史经验的无知,我们必须大声告诉他们:他们所崇拜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是对民主的无知。市场本身并不具有内在的正当性,只有在物质保障、社会-福利权利和民主相互作用的条件下,这种经济模式才能持续存在。仅仅依靠市场意味着把民主和这种经济模式一道毁掉。 市场之上的后果:适应性成了个性培养的最高目标,关于社会的政治概念则随之褪色或消失。其后果对个体和社会都将是致命的。 城市和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和政治自由有其社会起源,处在实实在在的地区范围内。强化公民社会就意味着强化地区政治和地区认同,强化城市对抗国家中心的能力。 康德宣称代议制民主是专制的,因为代议原则与个体的自决相矛盾。“严格意义上的民主必然是一种专制主义”,其中“所有的人可以不顾某个个人的意见而做出决定,因而这里所谓的所有人其实并不包括所有的人。这是公意与其自身以及与自由的矛盾”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扩大地区即城镇的民主范围。 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政治不能只是理性的,也需要感性。有效的解决方式固然重要,但激情、倾听、正义、利益、兴趣、信任、认同同样重要,甚至冲突有时也是必要的。 不切实际的技术专家治国论对民主文化而言形同毒瘤。 语言是创造和培育社会领域的场所和媒介。我们生活在语言环境中。
回应 2013-02-24 20:19
-
夜阑Vic (夜深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期。)
在第一现代性下,秩序和行动逻辑的标志在于有鲜明的边界和区分,即在人、群体、活动、行动领域和生活形态方面有鲜明的边界和区分,这就使得管辖权、资格和责任有了明确的制度归属。这种明确逻辑(logic of unequivocalness)——可以形象地称为第一现代性下的牛顿式的社会和政治理论——正渐渐被一种模糊逻辑,或者换个比喻说,被一种海森堡式的社会和政治现实不确定原则所取代。2015-10-10 15:31
-
AnjoyDon (从安静,到理性。)
富于创造的个体主义——知识即是创造:尼采 ... 这位“自由思想家”不仅“超越了善恶”,而且——同样危险地——超越了真理和怀疑论。在他看来,相信科学真理就如同相信圣母玛利亚,因为科学真理同样是基于一种童贞生子的虚构。知识之子既是圣帝之子。它们都是以一种纯粹的、苍白的、无趣的、理想的甚至是无主题的模式被构想出来的,是没有根的。所谓科学(即被操控的)真理,其荒缪之处在于,它本身就把认知行为设定为某种消极..2013-03-30 18:53
富于创造的个体主义——知识即是创造:尼采...这位“自由思想家”不仅“超越了善恶”,而且——同样危险地——超越了真理和怀疑论。在他看来,相信科学真理就如同相信圣母玛利亚,因为科学真理同样是基于一种童贞生子的虚构。知识之子既是圣帝之子。它们都是以一种纯粹的、苍白的、无趣的、理想的甚至是无主题的模式被构想出来的,是没有根的。所谓科学(即被操控的)真理,其荒缪之处在于,它本身就把认知行为设定为某种消极的东西,并自欺欺人、装模作样地致力于把知识从一个设定的舞曲中解救出来,然后再对着这种知识予以认可。科学家把自己写给自己的心当作实在和真理对他的授权;他佯装成收信人,并把这些出自自己之手又被自己收回的信息称作“知识”。回应 2013-03-30 18:53 -
AnjoyDon (从安静,到理性。)
...一旦基本权利被践踏,或者变得死气沉沉,就有出现“坟场上的永久和平”的危险。权利的缺乏不仅会导致战争,而且会导致野蛮。 这一点在20世纪的历史中,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两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及共产主义的浪潮中,得到了彻底的印证。可见,康德对立宪的鉴定维护说得上是慧眼如炬。基本权利的发展或消失标志着文明的开端或终结。这些权利不是“被给予的”,而是争取到的;正是个体的自由结合和公民社会的日常实践奠定了以..2013-03-30 18:14 1人喜欢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Sage Publications Ltd版 2002-02-15 / 11人读过 / 有售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个体化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9 2011-06-14
其实不用这么啰嗦。。。
0 有用 树上的女爵。 2016-12-23
第十四章 访谈录特别棒。采访者也都把问题问在了点子上
2 有用 RainyLane 2014-08-05
对于德国(乃至西方社会)的福利国家和协商政治传统,在全球化下与个体化过程之间辩证发展解提供了极佳的概念梳理与历史脉络。德国人要如何应对挑战呢? 同样是个体化的主体,贝克比鲍曼读起来更舒服,英国阶级政治和精英主义,导致鲍曼在谈论“寻找政治”的时候不免自信心不足,相比较贝克就游刃有余得多。
0 有用 AlexDore 2016-05-31
前几章针对德国统一前后社会现象的数据、说明与分析太多看得好无聊,还是后面(大概是从讲健康作为责任那章起?)稍微有趣点,自由之父那章的腔调还是和罗蒂老师蛮像的?然而我还是不懂他们何以在看清了“系统矛盾被加诸别无选择的个体”的情况下依旧对这种制度化的个体化乃至于个体的“共和”充满乐观
0 有用 辄馨 2011-05-24
最后三章,自由之子,自由之父,还有访谈意思比较清晰
0 有用 树上的女爵。 2016-12-23
第十四章 访谈录特别棒。采访者也都把问题问在了点子上
0 有用 AlexDore 2016-05-31
前几章针对德国统一前后社会现象的数据、说明与分析太多看得好无聊,还是后面(大概是从讲健康作为责任那章起?)稍微有趣点,自由之父那章的腔调还是和罗蒂老师蛮像的?然而我还是不懂他们何以在看清了“系统矛盾被加诸别无选择的个体”的情况下依旧对这种制度化的个体化乃至于个体的“共和”充满乐观
0 有用 LawJude 2016-02-01
自反性现代性的核心问题,个体化用强制性的、义务性的社会地位自决取代了社会地位被决,现代社会结构迫使人们成为积极、自主的个体,必须对所面临的问题承担全部责任。个体化是命定之事,而非可以选择之事。个体化给越来越多的男女众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尝试自由,但是,它也给男女众生安排了应对个体化后果这个前所未有的任务。在自决权和对左右着这种自决是否可行的社会环境进行掌控的能力之间,有一道鸿沟,这一道鸿沟似乎就是第二现代性的主要矛盾。
0 有用 庭燎雾月 2015-09-20
中国的个体化路漫漫
0 有用 麦子 2016-05-03
为了写论文读的~个体化成为我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