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个世界,连死亡也分三六九等。一部人类法治史,就是一部法律、司法及其程序走向人道主义的历史。在法治的前期,肉刑、酷刑和死刑很普遍,后来随着人类理性发展,肉刑、酷刑遂渐减少乃至消失,欧洲国家还较早取消了死刑。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感慨,在法国历史上,死刑行刑曾经长期都被民众当成狂欢节,但启蒙运动兴起后,死刑狂欢被社会主流价值观彻底否定。死刑存废不论,如何对待一名死刑犯,实乃衡量一个社会文明与否的一个尺度。歌德这句话依然令人回味:不管应惩罚人、还是关爱人,必定把人当人看。 【往期回顾】 BRIEF 1
悯囚制度:古代死囚有个人权利传统中国对待死囚的人文传统 BRIEF 2
世界其他国家如何对待死囚死囚的境遇反映文明的差异 BRIEF 3
死刑为什么要分三六九等就连死亡也有不同的色彩 |
BRIEF 1
悯囚制度:古代死囚有个人权利传统中国对待死囚的人文传统悯囚制度是中国古代监狱制度的组成部分,形成于西周、秦汉各项制度基本形成,三国至南北朝得到进一步发展,隋唐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宋至明清时期得到完善,其中对于死囚的权利有明确规定。用刑仁恕,宽厚为本,是中国传统司法的重要理念,它要求司法官在行使“人命所悬”的权力时,怀宽仁之心,存平恕之念,明慎用刑,体恤人情,做到治狱无冤,刑者无怨。 |
![]() |
|||||
|
BRIEF 2
世界其他国家如何对待死囚死囚的境遇反映文明的差异据统计,全球197个国家中,已有139个国家实质上废除了死刑,占全球国家总数的70%。其中,有94个国家完全废除死刑,10个国家废除普通死刑,目前尚没有废除死刑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中东、北非和亚洲地区。 |
![]() |
|||||
|
BRIEF 3
死刑为什么要分三六九等就连死亡也有不同的色彩虽然学者们坚持逐步废除死刑,但各类调研显示,中国的老百姓在一定程度上还保持着对死刑的认同。曾有法学专家说过,当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腐败这个问题的时候,矛盾一下就集中到针对大贪官大污吏的死刑上。腐败问题所反映的社会不公,原本应该有各种机制来防止。如果到死刑这道最后防线上时提出理性,就会让一些老百姓感觉到难以完全理解。 |
![]() | |||||||||
|
|
Copyright © 2016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