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科学人 * 小组 * 问答 * MOOC * 在行 * 科学与生活 * 十五言 * 更多 + 知性 + 果壳精选 + 流言百科 + 任意门 ____________________ 搜索 登录 | 注册 科学人 * 热点 * 前沿 * 评论 * 专访 * 视觉 * 速读 * 谣言粉碎机 * 商业科技 * 学科 评论 法证 大数据时代,我们还有隐私吗? 大数据对个人隐私权的影响。怎样保护网络隐私权? Hubert2014 发表于 2013-05-15 08:00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匿名”有可能会变成“数学上不可能”的事。 1995年,欧盟出台的隐私法例将“个人资料”定义为可以直接或间接识别一个人的信息。很显然,当时立法者考虑的是那些带有身份标识号的文件资料之类的 东西,这些标识号就好像人的姓名,而立法者们希望它们可以得到保护。 如今,“个人资料”这一定义所包含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当年那些立法官员的想象,甚至可以轻易地超过18年前他们通过这项法例时整个世界的数据量。 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首先,这个世界每年所创造的数据量在以指数形式增长,去年,这一数字则达到了2.8ZB(1ZB =1024^4GB),听起来就很可怕的数字,而且据知名信息行业咨询服务商IDC称,这一数字将在2015年翻一番。此外,这些数据中的3/4是由个 体人在创造或移动数字文件时贡献的。举例来说,一个标准的美国上班族每年可以贡献180万MB的数据量,平均每天则有约5000MB,这其中包括下载的 电影、文档、电邮以及这些数据通过移动或非移动互联网传播时所产生的附加数据量。 互联网的数据量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图片编译自MIT TechnologyReview 尽管这其中的大部分数据都是不可见的,似乎也并不携带任何个人信息,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数据科学已经发现几乎任何类型的数据都能用来识别创造它的人, 就好比指纹一样。比如说你在网上下载的电影、你的手机发出的定位信息,甚至是你被监控摄像机所拍下来的步态都可以用来识别你。实际上,数据越多,其中可 以称得上隐私的就越少。普林斯顿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阿尔文德·纳拉亚南(Arvind Narayanan)称,只要有合理的商业动机来推动数据挖掘的进程,任何形式的隐私都是“算法上不可能”(algorithmically impossible)的。 可以说,我们已经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那些以往被我们认为是个人资料的信息——姓名或者信用卡号——如今都已经被安客诚(Acxiom)公司这样的 数据代理商用作交易,它拥有500多万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人们在填写了某些调查表或者注册了一些服务后,相应的数据就进入了公共领域 。这也是这些代理商的数据来源。 安客诚可以利用一些信息来推测你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日常活动,比如你的汽车品牌和使用时间、你的收入和投资状况、你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邮政编码 。所有这些信息可以将你归类为70种不同的“PersonicX”集群中的一个。除此之外,你最近有离过婚吗,或者你刚刚变成了一名空巢老人?这些“人 生大事”更可以将一个人从一个消费阶层转移到另一个,而这正是安客诚及其广告客户的关键兴趣所在。安客诚称其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来预测3000种不同的行 为及心理倾向,比如说一个人会在某两个品牌间做出怎样的选择。 虽说听起来很厉害,但这些数据代理商如今已经被认为是过时的了,尤其是跟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相比。Facebook已经可以实现对个人信 息收集的自动化与实时化,其首次公开募股时的财务档案显示,Facebook上每位用户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数据量约为111MB,而Facebook的用 户数如今已经超过了10亿,这可是整整100PB(1 PB = 1024^2 GB)的个人信息数据!在一些法律案件中,Facebook所记录的数据也派上了用场,其中包括涉案人发过的文字信息、点过“赞”的东西 以及所用过的电脑的IP地址等,这些资料加起来足有800页,这800页就又给每位用户增加了几MB的数据量。 线上和线下的数据如今正在逐步融合,进而帮助营销人员更精准地进行广告投放,这也是众多“数字隐私”拥护者的烦心事。今年二月,Facebook宣布与 包括安客诚在内的多家数据代理商展开合作,通过整合各自的数据资源来构造现实世界与虚拟网络之间的联系。一个月后,安客诚的首席科学官在一次投资者会议 上称他们的数据已经与全美90%的社会档案建立了链接。 这些数据往往被描述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匿名性”,但是牵涉到的信息越多,这样的说法就越显站不住脚。就拿移动通信运营商来说,他们会记录用户的位置和 手机号码,然后再将这些综合数据卖给商家。尽管位置数据的匿名化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来自MIT的伊夫·亚历山大(Yves-Alexandre de Montjoye)和塞萨尔·A·伊达尔戈(César A. Hidalgo)却发现只要通过同一手机的四个不同的位置数据点就可以精确定位其拥有者。不光是移动通信运营商,你所用的浏览器也会“出卖”你的个人信 息,就连最近刚刚兴起的可穿戴设备(如Google Glass)也被认为会引起隐私担忧。 毫无疑问,可以获得的个人数据量越多,其中的信息量就越大。只要拥有了足够多的数据,我们甚至可能发现有关于一个人的未来信息。去年,来自美国罗彻斯特 大学的亚当·萨迪克(Adam Sadilek)和来自微软实验室的工程师约翰·克拉姆(John Krumm)发现他们可以大致预测一个人未来可能到达的位置,最多可以预测到80周后,其准确度高达80%。为此,他们收集了32000天里307个人 和396辆车的GPS数据并建造了一个“大规模数据集”。 两人想象了一下这一研究成果的商业应用,他们说到时候会出现这样的广告:“需要理发吗?四天后你就会在这家发廊周围100米内,届时它将会有优惠活动哦 !” 这两人还为他们的系统起了一个名字——“遥远未来”(Far Out),没错,这也正是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将带我们去的地方。 相关阅读 * 大数据”时代,什么是数据分析做不了的?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 数码控 * 互联网搭车客 * 创意科技 本文编译自:MIT TechnologyReview​ Has Big Data Made Anonymity Impossible? 作者:Patrick Tucker 文章题图:shutterlock​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 收藏 | 推荐 (18) 发表评论 你可能感兴趣 * 数据之舞:大数据与数据挖掘 数据之舞:大数据与数据挖掘 * 数据获取不畅通,中国科学家做研究也受影响 数据获取不畅通,中国科学家做研究也受影响 * 隐藏在黑暗中的谷歌服务器 隐藏在黑暗中的谷歌服务器 * “大数据”时代,什么是数据分析做不了的? “大数据”时代,什么是数据分析做不了的? 热门评论 * [48] 2013-05-15 12:09 小小忍者甲 其实隐没在大众当中,在概率上也是一种保护啊 顶 [30] 评论 * [48] 2013-05-29 20:06 有科学态度的长乐未央 确实如此。我一点都不喜欢QQ里的好友推荐,也不喜欢圈子,更拒绝人人网,至于微博微信,更加危险,就别提那些你搜索过的内容了,感觉很恐怖。 我并不希望每个人都了解我,我也没有天大的秘密,我只是想有隐私权。仅此而已。 顶 [17] 评论 * [48] 2013-05-15 12:45 sonnyhcx 现在流行的大数据说得吓死人的,其实并不能做太多的事情. 顶 [11] 评论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72) * [48] 1楼 2013-05-15 08:58 风过云_39114 沙发? 顶 [0] 评论 * [48] 2楼 2013-05-15 09:00 bluesky365 能分析这些数据的也都是大公司吧。。。 顶 [0] 评论 * [48] 3楼 2013-05-15 09:00 wt2010 呵呵,先杀一下 顶 [0] 评论 * [48] 4楼 2013-05-15 09:08 TDYWA 好快啊 顶 [0] 评论 * [48] 5楼 2013-05-15 11:10 果壳也风骚 “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顶 [3] 评论 * [48] 6楼 2013-05-15 11:42 拿破轮特里 真的是没有隐私可言啊,现在各大网站上的淘宝广告,显示的结果都是按照用户逛淘宝浏览的习惯展示的,也就是说别人用你电脑的时候,你买了什么, 或者喜欢什么,其他人都可以在网站上看的一清二楚。 顶 [0] 评论 * [48] 7楼 2013-05-15 12:09 小小忍者甲 其实隐没在大众当中,在概率上也是一种保护啊 顶 [30] 评论 * [48] 8楼 2013-05-15 12:40 木日一匆 说的很吓人。狠吓人。 顶 [1] 评论 * [48] 9楼 2013-05-15 12:45 sonnyhcx 现在流行的大数据说得吓死人的,其实并不能做太多的事情. 顶 [11] 评论 * [48] 10楼 2013-05-15 13:32 小南工的小男孩 现在哪里还有隐私可言啊,瞎扯。 顶 [0] 评论 * [48] 11楼 2013-05-15 13:45 天黑豆动手 传统的纸笔是最能保证隐私的,个人认为。 顶 [0] 评论 * [48] 12楼 2013-05-15 14:42 豆腐空翻 AI的时代要来了么! 顶 [0] 评论 * [48] 13楼 2013-05-15 17:00 focusdada Big Data已经来了 顶 [0] 评论 * [48] 14楼 2013-05-15 19:29 渚熏 软件工程师,网路安全从业者ψ 我觉得有的时候过于纠结于自己的信息是不是被商家追踪未免太累了,假如自己想理发,但是周围没有理发店,每次都要跑上老远,如果这种数据被想开 店的理发师知道了,在自己家周围开了个店,自己省了跑腿去远处理发的麻烦,商家也赚了钱,也算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back.php?site=guokr] 顶 [0] 评论 * [48] 15楼 2013-05-15 19:48 shaw111 引用@渚熏 的话:觉得有的时候过于纠结于自己的信息是不是被商家追踪未免太累了,假如自己想理发,但是周围没有理发店,每次都要跑上老远,如果这种数据被想 开店的理发师知道了,在自己家周围开了个店,自己省了跑腿去远处理发的麻... 没错,但是要防止非法运用这些数据。 顶 [0] 评论 * [48] 16楼 2013-05-15 21:58 qiuhui 引用文章内容:在一些法律案件中,Facebook所记录的数据也派上了用场,其中包括涉案人发过的文字信息、点过“赞”的东西以及所用过的电脑 的IP地址等,这些资料加起来足有800页,这800页就又给每位用户增加了几MB... 有没有人觉得800页这个数据出奇的小。。。 顶 [0] 评论 * [48] 17楼 2013-05-15 22:03 猪呆呆 引用@果壳也风骚 的话:“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呵呵 咱们的数据都被卖来卖去N遍了吧 只是还没被精确加工过 仅仅是粗暴的一堆一堆出售 并且 政策导向环境里的P民的信息还没多少价值 我认为 顶 [0] 评论 * [48] 18楼 2013-05-15 22:06 猪呆呆 奴隶是没有隐私之说的 你们以为呢? 顶 [1] 评论 * [48] 19楼 2013-05-15 22:29 忧伤的尼姑 之前不是说过么,大数据能证明你想证明的东西,但不能告诉你你不知道的 来自NOKIA Lumia 620 顶 [2] 评论 * [48] 20楼 2013-05-15 22:31 Foehn 引用@猪呆呆 的话:奴隶是没有隐私之说的 你们以为呢? LCP的NC粉吧,不同意其观点就给人扣帽子,果然大喊言论自由的人其本身最反对言论自由了 顶 [0] 评论 * [48] 21楼 2013-05-15 22:38 Jokies 所以我认为让谷歌这样的公司来干这种事情没什么不好的,大数据+更先进的数据挖掘是未来的方向,所以选个靠谱的公司来做不是很好。千万不要是G ov 那就糟了。 顶 [0] 评论 * [48] 22楼 2013-05-15 23:33 kinvv 其实如果你是一个网虫的话,你就已经在所有人的眼皮底下了。 之所以你没有发现,那是因为,没有人感兴趣想注视你。 顶 [0] 评论 * [48] 23楼 2013-05-16 02:55 HHZDEE 的确准确,就目前而言,搜索引擎已经与网页广告投放有很大相关性,你搜索过什么,那么你在很多网页上就看到很多相关产品广告,而腾讯更加厉害, 一个默认的朋友圈就可以把你的身份找出来 顶 [0] 评论 * [48] 24楼 2013-05-16 17:44 过期牛奶口味正 08年数据量开始暴增, 是不是因为开始流行起刷微博这样的复制粘贴行为了? 顶 [0] 评论 * [48] 25楼 2013-05-20 17:30 f778756 引用文章内容:去年,来自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亚当·萨迪克(Adam Sadilek)和来自微软实验室的工程师约翰·克拉姆(John Krumm)发现他们可以大致预测一个人未来可能到达的位置,最多可以预测到80周后,其... 32000/365=87.67年 啊,这么久的GPS数据? 顶 [0] 评论 * [48] 26楼 2013-05-24 12:51 阿陆0302 引用文章内容:“网络匿名”有可能会变成“数学上不可能”的事。 引用@天黑豆动手 的话:传统的纸笔是最能保证隐私的,个人认为。 赞同。我现在基本绝缘社交网络了 顶 [0] 评论 * [48] 27楼 2013-05-24 19:43 Hubert2014 引用@阿陆0302 的话:赞同。我现在基本绝缘社交网络了 那你还来果壳! 顶 [0] 评论 * [48] 28楼 2013-05-25 11:31 阿陆0302 引用@nonmarking 的话:那你还来果壳! 上果壳是为了多长点姿势,和微博不一样。微博上没隐私,而且傻逼太多。 顶 [0] 评论 * [48] 29楼 2013-05-27 16:52 weitang 能干更多的事。在政策和法律的约束下,才没有“发扬光大”。 顶 [0] 评论 * [48] 30楼 2013-05-29 20:06 有科学态度的长乐未央 确实如此。我一点都不喜欢QQ里的好友推荐,也不喜欢圈子,更拒绝人人网,至于微博微信,更加危险,就别提那些你搜索过的内容了,感觉很恐怖。 我并不希望每个人都了解我,我也没有天大的秘密,我只是想有隐私权。仅此而已。 顶 [17] 评论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首页 * 上一页 * 1/3 * 下一页 * 末页 显示所有评论 你的评论 请 登录 发表评论 Hubert2014 Hubert2014 作者的其他文 * 维基百科过时了吗? * 星巴克 VS 央视:愤怒的情绪最容易在微博上传播 * 3-Sweep技术:2D转3D,让照片变立体,就是这么简单! * 2013年拉斯克奖颁布:比尔·盖茨夫妇获公共服务奖 * 越色情,越歧视? [ZQkqB0rvqHNVBjPA4QQSM5sstYPtA0T3GnaY_b2vwgqyAAAAsgAAAEpQ.jpg] 更多科研事,扫码早知道 关于我们 加入果壳 媒体报道 帮助中心 果壳活动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移动版 移动应用 ©2015果壳网 京ICP备09043258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