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王”与“士”同源,后分化。“士”的金文
字形与早期甲骨文
(王)字形一致。晚期甲骨文
在战斧
(士)上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王”是超级的“士”。造字本义:最大的战斧,借代战场上所向无敌的统帅。早期金文
承续晚期甲骨文
字形。晚期金文
将早期金文
的
简化成
,淡去了斧形。篆文
承续晚期金文字形。篆文的“玉”
与篆文的“王”
字形相似,区别在于:“玉”
的三横疏密均匀,而“王”
的三横上密下疏。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军人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型战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 使用特大战斧的将帅叫“王”。竹制武器叫“不”*; 带刃的木制武器叫“帝”* ;文治天下的叫“君”* ;头戴金冠之王叫“皇”* 。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
爲王。”凡王之屬皆从王。李陽冰曰:“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王,人心所向、天下归附和向往的英杰。董仲舒说“古代造字的方法,是在三道横画中间用竖笔连接,叫作‘王’字。三道横画,分
别代表天、地、人,而能够参悟、贯通这三者的人,就是王。”孔子也说“能以一贯三者为‘王’。”所有与王相关的字,都采用
“王”作边旁。李阳冰说:“‘王’与‘玉’有微妙差异,‘王’字的三横中,中间一横比较靠近上面的一横,而‘玉’字的三横距
离均匀。王之所为,就是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