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浪網 MySinaBlog 精選話題工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星河千帆 | 1st May 2007 | 譯論 | (1240 Reads)

  早前寫了一兩篇關於動漫翻譯的文章,馬上就惹起批評聲音。

  我在《硬譯者,爛譯也》中,指出直譯、硬譯,是死譯、爛譯,即使能逐字譯出字面意思,卻譯不到原作者要表達的東西,是不可信。並以繞口令為例,斥問硬譯派擁躉會否認為把「入實驗室撳緊急掣」譯成「Enter a laboratory for pressing an emergency button」才算正確。豈料,竟然有人回答「是」,認為「只要在旁邊註明原文是繞口令便可」。

  我在《淺談中文字幕組的常見問題》中,指出一些字幕組普遍會犯的硬譯錯誤,例如把日文「電車」搬字過紙,而不翻譯成中文「(電氣化)火車」。豈料,有些字幕組的人馬上出來,說我批評字幕組就是不理性,又極力聲稱日文「電車」譯作中文「電車」才是正確。(註:本部落格中沒有那論戰。要看那些戰帖,請到最先刊出該文的《知日部屋》。)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有人把源語言(original language或source language),捧到一個極高的(近乎是神聖的)位置,並且看不起目標語言(target language)。

  翻譯的任務,是把文本由源語言轉為目標語言。譯者就像是一個拿着天秤的人。要譯得好,就要盡力令天秤平衡,不能忽視任何一方。

  忽視源語言,就會把文本的原意理解錯誤。翻譯出來的東西,自然會出錯。但忽視目標語言,輕則不能把原文的意念、神髓傳達給看譯文的受眾,受眾無法感受到該文精彩之處;重則令受眾連基本意思都看不明白,把他們嚇跑。

  從上述那些反對者的言論,可見他們並不重視目標語言。

  像那個主張連繞口令等都硬譯的人,就自稱是「硬譯的愛好者」,並指自己「已看了很多年的動漫畫,對日文已有一定的認識,特別是對日文的語氣的表達方式。但無奈自己的日文程度仍未能直接睇日文動漫畫,必需睇翻譯才能明白全部內容,所以用本文作者所說的硬譯的翻譯方式,可以比較容易估到原作所想表達的語氣。」

  由此可見,他不在乎譯文是否能讓受眾流暢地理解故事的對白、內容,也不在乎譯文是否符合目標語言的語法、用法,甚至無視字幕翻譯應精煉,盡可能避免用註釋等要求。他在乎的,只是譯文能否在字面上百分百貼近原文,準確地作為原文的註解。換言之,他要的並不是「翻譯」,而是「有人幫他查好了字典,把該日文詞彙的最合適註解抄寫出來」。

  若譯文的服務對象,只是供這一種人作學習用途,那麼故意硬譯,作「人肉字典機」,亦無可厚非。然而,這種譯文的服務對象範圍很窄,不適宜給一般想了解劇情的觀眾看。對一般人來說,這種硬譯會令他們費煞思量。

  不知大家有沒有到入境事務署申請護照的經驗?看着表格上的「人肉字典機」式翻譯(例如:本人或吾等謹此聲明,在過去七年或更早的時間,本人或吾等每年於本地所逗留的時間為一年裏的三分之二或以上,並以本地作居所之所處地……),你會否不頭痛?想不想當場撕碎那表格?

  要是給一般受眾看到這種「人肉字典機」式翻譯,大概沒人會有心機繼續看下去。不論原作多出色、多吸引,它已遭譯者謀殺。

  至於那數名字幕組的人,則更令我大惑不解。日文和中文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即使兩者也有漢字,即使有外貌相同的字詞出現,也不代表它們必然是等義的。日文的「勉強」,在中文裏是「學習」或「用功」;日文的「心配」,在中文裏是「擔心」;日文的「無惨」,在中文裏是「悲慘」或「殘酷」;日文的「留守」,在中文裏是「外出」……這樣簡單的道理也不知曉,如何能保證觀眾看過他們的字幕翻譯後,能看得明白?

  也許他們不是不知曉,只是像《電車男》這種未經翻譯的「譯名」流傳了,觸動了他們那維護神聖原文的心理。字幕組都是自發性參與的,當中不乏愛日文愛得發燒的人,他們雖然對「理解原文」這工作做得很認真,卻會失衡,過於着重源語言而忽視目標語言。有些人甚至會想:「既然這詞語在日文也是漢字,要大家明白、學會這用漢字寫的日文詞彙,又有何難?」

  因此,他們寧可無視「不同語文的同形詞未必同義」這常識,也要捍衛這個「未經翻譯的翻譯」。他們忘記了自己的任務是「翻譯」,而不是「傳播源語言(日文)之威權」,不惜扭曲目標語言的詞義、用法,也要他在外形上向源語言「投誠」。

  於是,螢幕上的電車男在電腦前鍵入文字,說:「我在『電車』上遇到愛瑪仕。」觀眾誤以為是在那種與其他車輛一齊使用路面的輕軌電車(即tram,香港人叫「叮叮」),而不知道是鐵路的電動列車,並不為奇。在《維基百科》的「香港維基人佈告板」中,討論「電車」、「火車」之爭時,就有討論者發言,指出他們確曾如此誤會過。

  繼續搬字過紙吧!繼續不翻譯吧!日後受眾看到字幕組出產的「無惨」、「留守居」、「一直線」、「切手」、「怪死」時,感覺太怪異,搔破頭顱也想不明白。之後,受眾誤解了原作,又或對原作興趣盡失,不再觀看。這情況可否稱為「翻疫『怪』死症」?

參閱:

和也 - 夏蟲不可語冰

mayurina - 讀翻譯相關書籍~~筆記~~~~


[1]

過度「忠於原文」的直譯日文,勢必引至日文漢字詞語在年輕一代流行使用,代替了中文原來已有的詞語。
這也是語言污染。


[引用] | 作者 chris | 2nd May 2007 | [舉報垃圾留言]

[2]

我覺得近來香港以為沿用日本漢字, 是「潮」的表現. 所以可能那些譯者不是因為要「忠於原文」, 而是覺得搬字過字可以表現得很潮.

印象中有一本雜誌早前用得很多日本漢字, 惹來批訐, 我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改善. 也許就是這個目的吧.


[引用] | 作者 紫熊 | 3rd May 2007 | [舉報垃圾留言]

[3]

如兩位所言,即是某部分翻譯者,已忘記他們的崗位和責任了。


[引用] | 作者 星河千帆 | 4th May 2007 | [舉報垃圾留言]

[4]

我覺得日文比較好的人很少會這做法
反而語文掌握不好的會易犯下這種錯...


[引用] | 作者 blue | 16th May 2007 | [舉報垃圾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