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百科首页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入词条 搜索词条 帮助设置 * 首页 * 自然 * 文化 * 地理 * 历史 * 生活 * 社会 * 艺术 * 人物 * 经济 * 科学 * 体育 * 核心用户 * 年终盘点 能源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能源 英文名称: energy sources 其他名称: 能量资源 定义: 自然界赋存的已经查明和推定的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 式的能量来源。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所属学科: 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能源资源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矿物质能源,核物理能源,大气环流能 源,地理性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 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 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 问题。 目录 简介 分类 1. 按来源分 2. 按能源的基本形态分 3. 按能源性质分 4. 根据能否造成污染分 5. 根据能源使用的类型 6. 人们通常按能源的形态特征 7. 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 8. 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中国能源形势 世界能源消费预测 世界石油市场预测 生物能源 能量转化 旧燃料新能源 节能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危机 启示与建议 趋势 简介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自然社会的基本要素。   “能源”这一术语,过去人们谈论得很少,正是两次石油危机使它成了人们 议论的热点。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 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 今天,国际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各国都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 能源 能源 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稳定能源供应的支持下,世界经 济规模取得了较大增长。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 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 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那么,究竟什么是“能源”呢?关于能源的定义,目前约有20种。例如:《 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 《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 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书》 说:“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我们利用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等来作功,可利 用来作为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载体,称为能源”;我国的《能源百科 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 能量的载能体资源。”可见,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 的源泉。 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 资源。   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 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 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 、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 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分类   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 够满足人类需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来源分   为3类: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 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①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 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 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 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 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 、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②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   ③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 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 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 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 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 按能源的基本形态分   分类,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前者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 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后者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产 品,如电力、煤气、蒸汽及各种石油制品等。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水能 、风能及生物质能)和非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根据产 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人工能源)。一次能源是指 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资源,一次能源包括可再 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其中包括水、石油和天然 气在内的三种能源是一次能源的核心,它们成为全球能源的基础;除此以外,太 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以及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也被包括在一次能 源的范围内;二次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 量资源,例如:电力、煤气、汽油、柴油、焦炭、洁净煤、激光和沼气等能源都 属于二次能源。    能源 分类 能源 分类 按能源性质分   有燃料型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木材)和非燃料型能源(水能 、风能、地热能、海洋能)。人类利用自己体力以外的能源是从用火开始的,最 早的燃料是木材,以后用各种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等。现正 研究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当前化石燃料消耗量很大, 但地球上这些燃料的储量有限。未来铀和钍将提供世界所需的大部分能量。一旦 控制核聚变的技术问题得到解决,人类实际上将获得无尽的能源。 根据能否造成污染分   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污染型 能源包括煤炭、石油等,清洁型能源包括水力、电力、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等 。 根据能源使用的类型   又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型能源。   利用技术上成熟,使用比较普遍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中的可 再生的水力资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新近利用或正在着手开发的能源叫做新型能源。新型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 而言的,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 的核燃料等能源。由于新能源的能量密度较小,或品位较低,或有间歇性,按已 有的技术条件转换利用的经济性尚差,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只能因地制宜地 开发和利用;但新能源大多数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阔,是未来的主要 能源之一。 人们通常按能源的形态特征   或转换与应用的层次对它进行分类。世界能源委员会推荐的能源类型分为: 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 、海洋能和地热能。其中,前三个类型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已被人类认识 的上述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人们所需的某种形式的能量。比如薪柴和 煤炭,把它们加热到一定温度,它们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并放出大量的热能。 我们可以用热来取暖、做饭或制冷,也可以用热来产生蒸汽,用蒸汽推动汽轮机 ,使热能变成机械能;也可以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使机械能变成电能;如果把 电送到工厂、企业、机关、农牧林区和住户,它又可以转换成机械能、光能或热 能。 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   凡进入能源市场作为商品销售的如煤、石油、天然气和电等均为商品能源。 国际上的统计数字均限于商品能源。非商品能源主要指薪柴和农作物残余(秸秆 等)。1975年,世界上的非商品能源约为0.6太瓦年,相当于6亿吨标准煤。据估 计,中国1979年的非商品能源约合2.9亿吨标准煤。 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人们对一次能源又进一步加以分类。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 内再产生的能源称为再生能源,反之称为非再生能源。风能、水能、海洋能、潮 汐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是非再生能源。 地热能基本上是非再生能源,但从地球内部巨大的蕴藏量来看,又具有再生的性 质。核能的新发展将使核燃料循环而具有增殖的性质。核聚变的能比核裂变的能 可高出 5~10倍,核聚变最合适的燃料重氢(氘)又大量地存在于海水中,可谓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核能是未来能源系统的支柱之一。   随着全球各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现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更加重 视对可再生能源、环保能源以及新型能源的开发与研究;同时我们也相信随着人 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专家们会不断开发研究出更多新能源来替代现有能源, 以满足全球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对能源的高度需求,而且我们能够预计地球上还 有很多尚未被人类发现的新能源正等待我们去探寻与研究。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 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作为世界 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地开 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 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 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能源 能源 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 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 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 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一、能源发展现状   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力度 ,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评价。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 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 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 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 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 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 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 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 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 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 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 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 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 基本格局。   ―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 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 ,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 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 较差,缺乏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供给能力明显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炭为主体 、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 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建成了一批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矿。2006年一次能源 生产总量22.1亿吨标准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产量23.7亿吨,列世界第 一位。先后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塔里木等若干个大型石油生产基地,2006 年原油产量1.85亿吨,实现稳步增长,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迅速提高, 从1980年的143亿立方米提高到2006年的586亿立方米。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量在一 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步提高。电力发展迅速,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达到6.22 亿千瓦和2.87万亿千瓦时,均列世界第二位。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较快,运输 能力显著增强,建设了西煤东运铁路专线及港口码头,形成了北油南运管网,建 成了西气东输大干线,实现了西电东送和区域电网互联。   ―能源节约效果显著。1980―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6%的增长支撑 了国民经济年均9.8%的增长。按2005年不变价格,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由1980年的3.39吨标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1.21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3.9%,扭转 了近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上升的势头。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 利用综合效率为33%,比198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单位产品能耗明显下降,其中 钢、水泥、大型合成氨等产品的综合能耗及供电煤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 缩小。   ―消费结构有所优化。中国能源消费已经位居世界第二。2006年,一次能源 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中国高度重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在一次能源 消费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6年的69.4%,其他能源比重由27.8%上 升到30.6%。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比重由4.0%提高到7.2%,石油和天然气有所 增长。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趋势明显,煤炭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比重由20.7%提 高到49.6%,商品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居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中国能源科技取得显著成就,以“陆相成油理论与应 用”为标志的基础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石油地质科技理论的发展。石油天然 气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特别是复杂区块勘探开发、提 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煤炭工业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 平的大型矿井,重点煤矿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在电力工业方面,先进 发电技术和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得到普遍应用,水电站设计、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 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核电初步具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自主设计和工程建设 能力,高温气冷堆、快中子增殖堆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烟气脱硫等污染治理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迅速提高。正负500千伏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输电示范 工程相继建成投运,正负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试验示范工程 开始启动。   ―环境保护取得进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 基本国策,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 国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全面加强环境 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的能源政策也把减少和有效治理能源开发利用过程 中引起的环境破坏、环境污染作为其主要内容。2006年,燃煤机组除尘设施安装 率和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近100%,烟尘排放总量与1980年基本相当,单位电量烟 尘排放减少了90%。2006年,全国建成并投入运行的脱硫火电机组装机容量 达1.04亿千瓦,超过前10年的总和,装备脱硫设施的火电机组占火电总装机的比 例由2000年的2%提高到30%。   ―市场环境逐步完善。中国能源市场环境逐步完善,能源工业改革稳步推进 。能源企业重组取得突破,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能源 投资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煤炭工业生产和流通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电 力工业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建立了监管机构。石油天然气工业基本实现 了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能源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价格机制不断完善。   随着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 ,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突出表现在以 下几方面:   ―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中国优质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供应 能力的提高;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续稳定供应的难度;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国 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进一步加 剧了能源供需矛盾。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   ―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 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相对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 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气污染已 经变成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 压力。   ―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中国能源市场体系有待完善,能源 价格机制未能完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能源资源勘探开发 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能源监管体制尚待健全。煤矿生产安全欠账比较多,电网 结构不够合理,石油储备能力不足,有效应对能源供应中断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 警应急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青藏高原发现新能源可燃冰 至少350亿吨油当量,2009年9月25日在北京介 绍,中国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种名为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的环保 新能源,预计十年左右能投入使用。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张洪涛说,这是 中国首次在陆域上发现可燃冰,使中国成为加拿大、美国之后,在陆域上通过国 家计划钻探发现可燃冰的第三个国家。他介绍,初略的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 有350亿吨油当量。   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具有使 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 源 中国能源形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生产 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l/10 ,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又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发展经 济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比较突出。近年来能源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国家生活乃至全 社会关注的焦点,日益成为中国战略安全的隐患和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 颈。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 升。自1993年起,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能源总消费已大于总供给 ,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在中国都 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中国能 源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其中,已被人类广泛利用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起过重要 作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通常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四种。而新 近才被人类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相对于常 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 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 世界能源消费预测   据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08》预测,从2006年至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 需求从117.3亿吨油当量增长到了170.1多亿吨油当量,增长了45%,平均每年增 长1.6%。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率比《世界能源展望2007》预测的要低一些,主 要是由于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和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 OECD 国家)。到2030年化石 燃料占世界一次能源构成的80%,比目前略低一些。虽然从绝对值上来看,煤炭 需求的增长超过任何其它燃料,但石油仍是最主要的燃料。据估计,2006年城市 的能源消耗达79 亿吨油当量,占全球能源总消耗量的三分之二,这一比例将会 在2030年上升至四分之三。   由于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在2006年至2030年期间,其一次能源 需求的增长将占世界一次能源总需求增长量的一半以上。中东国家占全球增长量 的11%,增强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能源需求中心的地位。总的来说,非经合组 织(Non-OECD)国家占总增长量的87%。因此,它们占世界一次能源需求比例从51 %上升至62%,它们的能源消费量超过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2005年的消费量 。   全球石油需求(生物燃料除外)平均每年上升1% ,从2007年8500万桶/日 增加到2030年1.06亿桶/日。然而,其占世界能源消费的份额从34%下降到30% 。与去年的《展望》相比,2030年石油需求有所下调,下降了1000万桶/日,这 主要反映了较高的价格和略为放缓的GDP增长以及去年以来政府实行的新政策所 带来的影响。所有预测中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长都主要源于非经合组织(Non-OECD )国家(4/5以上的增长量来自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经合组织(OECD)成 员国石油需求略有下降,主要是因为非运输行业石油需求的减少。全球天然气需 求的增长更加迅速,以1.8 %的速度递增,在能源需求总额中所占比例微略上升 至22% 。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大部分来自发电行业。世界煤炭需求量平均每年 增长2%,其在全球能源需求量中的份额从2006年的26 %攀升至2030年的29%。 其中,全球煤炭消费增加的85%,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电力行业。在《展望》 预测期内,核电在一次能源需求中所占比例略有下降,从目前的6% 下降到2030 年的5%(其发电量比例从15%下降到10%),这与我们不期待在此情景中政府 改变其政策的惯例是一致的 ,虽然最近对核电的兴趣有了复苏的迹象。尽管如 此,除经合组织欧洲区外,世界主要地区的核发电量将在绝对值上有所增长。   现代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将于2010年后不久超过天然气,成为仅 次于煤炭的第二大电力燃料。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随着技术的成熟应用而降低,假 设化石燃料的价格上涨以及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可再生能源行业提供了一个机会, 使其摆脱依赖于补贴的局面,并推动新兴技术进入主流。在本期预测中,风能、 太阳能、地热能、潮汐和海浪能等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除外)的增长速 度为7.2%,超过任何其它能源的全球年均增长速度。电力行业对可再生能源的利 用占大部分的增长。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在总发电量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1%增长 到2030年的4%。尽管水电产量增加,但其电力的份额下降两个百分点至14%。 经合组织(OECD)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长量超过化石燃料和核发电量增长的 总和。 世界石油市场预测   1.世界石油价格   世界石油价格定义为石油精炼企业的年平均进口原油收购成本。本文描述了 三种不同的油价。基准情景代表了当前对OPEC可能行为的判断,OPEC可以通过调 整产量使世界石油价格维持在22-28美元/桶范围内。据估计,OPEC将是中期国 际石油市场的主要供应者,因此它的产量决策将对世界油价有很大影响。世界低 油价情景代表未来市场石油生产竞争激烈并且供应充足。高油价情景代表OPEC出 于非经济原因,制定较低的石油产量目标,内部团结且能够形成市场垄断。   2.世界石油供应   据预测,2025年的世界石油供应将比2001年增加4400万桶/天。产量的增加 不仅来自OPEC国家,也来自非OPEC产油国。然而,总增加量中可能只有40%来自 非OPEC国家。在过去20年中,非OPEC产油国的石油产量增加导致OPEC的市场占有 率远远低于其历史最高市场份额 1973年的52%。新的勘探和开采技术、工业成 本降低、政府对厂商的财税优惠政策都有利于非OPEC产油国石油生产量的继续增 加。未来20年中石油需求增加量中的60%将由OPEC成员国产量的增加来完成,而 不是依靠非OPEC产油国。预计在2025年OPEC石油产量比其在2001年的产量高 出2500万桶/天。预计OPEC组织2010年的生产能力比前期预测的略少。一些分析 家提出OPEC可能通过保留生产能力扩张的策略来追求价格继续攀升。   3.储量与资源量   石油资源基准可以分为三类:已探明储量(已探明但未开采的石油),储藏 增长值(主要由于技术因素增加了油气的回收率,导致储量的增加),未发现储 量(有待通过勘探发现的资源)。美国、前苏联、中南美洲以及非洲的储量增长 较快,而前苏联和中南美洲的未发现储量较大。   4.世界其他机构预测的价格   数家分析机构对石油价格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的差别较大。原油价格在未 来的20年中,价格基本维持在20~25美元/桶的水平。 生物能源   生物能源(又名生物质能)是利用有机物质(例如植物等)作为燃料,通过 气体收集、气化(化固体为气体)、燃烧和消化作用(只限湿润废物)等技术产 生能源。只要适当地执行,生物质能也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能源,但要看生物质 能燃料是如何产生出来。   目前全球范围正在炒做用玉米、小麦、食糖等粮食来制造汽油等能源来满足 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过高价格带来的过高成本。   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力和动力的物质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 质基础。能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程度以及人均消费量是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重 要标志。 能量转化    能源 转化 能源 转化 各种能源形式可以互相转化,在一次能源中,风、水、洋流和波浪等是以机械 能(动能和位能)的形式提供的,可以利用各种风力机械(如风力机)和水力机械 (如水轮机)转换为动力或电力。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一般是通过燃烧 将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可以直接利用,但大量的是将热能通过各种类型 的热力机械(如内燃机、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等)转换为动力,带动各类机械和交 通运输工具工作;或是带动发电机送出电力,满足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发电和交通运输需要的能源占能量总消费量的很大比例。据预测,20世纪末仅 发电一项的能源需要量将大于一次能源开发量的40%。一次能源中转化为电力部 分的比例越大,表明电气化程度越高,生产力越先进,生活水平越高。   旧燃料新能源:效率趋向100% 旧燃料新能源   旧能源新效率无热引擎出新路:索罗斯投资(投机)新能源的另解   发动机效率趋向100%的旧燃料新能源   氢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新能源的方式,只 是能量利用多步骤中前移的一环。而被忽视,潜力巨大的发动机或做功原理、观 念的革新更是未来能源开发的第一大方向!   现在的能量利用效率不高,浪费惊人。经典的热机做功方式,能量做功的有 用效率只有25%(1/4),最高也就1/3(33.3%).而100%能量中的75%(3/4)、 或66.67%(2/3)都作为无用的热浪费掉了。另有意外,“班克斯热机”是利用 记忆合金制成的不要燃料,不耗电力的高效发动机。   热机做功的原理是燃料产热=微观粒子的无序运动。这个热运动,平均说三 维空间上每个方向的能量各占1/3,而热机做有用功的也就三维方向中的一个方 向维度。其他二维方向上的能量只好作为废热浪费掉!   几十年前已经开始冷落的“绝热发动机”没有像“古典热机原理”预测的那 样提升发动机的效率。证明古典热力学机理模型有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热机 出口温度与入口温度的比不是决定发动机效率的关键因素!   “绝热”显然已经不是提高热机效率的好创意。原因何在?源自“新热力学 发动机原理”!“无热发动机”。当热已经产生,无序运动已经出笼,魔兽就控 制不住了!引擎的效率被这1/3或1/4极限桎梏住了。陶瓷“绝热”只是没有诊断 对的“错方”,用错药就是必然。   当旧能源(包括新能源)没有产热,新引擎100%做功才会成为可能!也就是 旧、新能源微观做有序的一维的运动,发动机的效率才能回归100%,浪费的2/3 或3/4能源才可引尔能发,不向或少向环境排泄废热,污染环境,节约大自然的 资源!   充分利用好旧能源,为新能源的完美浮出打好前站,做好基础! 节能   节能的中心思想是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措 施,来更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从能源资源的开发到终 端利用,更好地进行科学管理和技术改造,以达到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单位产 品的能源消费。由于常规能源资源有限,而世界能源的总消费量则随着工农业生 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十分重视节能技术的研究( 特别是节约常规能源中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因为这些还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尤 其是石油,它的世界贮量相对很少),千方百计地寻求代用能源,开发利用新能 源。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寻找一些既能保证有长期足够的供应量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   而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也越来 越突出,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中国究竟该寻求一条怎样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业内官员和学者认为,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一方面必须“开源”, 即开发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还要“节流”,即调整能源 结构,大力实施节能减排。   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我国的能源供应结 构里,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占绝大部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 发不足,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严重制约能源发展,必须下大力 气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供给能力,缓解压力 。   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不到发电装机容量的2%,远低于世界17%的平均水平 ,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技术路线、投资体制、燃料保障等问题,使我国核 电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同时,我国的风电资源量在10亿千瓦左右,目前仅 开发几百万千瓦,应当对风电发展进行正确引导,促进用电健康可持续发展。   走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大的能源结构来讲,还是要加快发展核电。最近 一两年,从中央到国务院,都坚定了加快发展核电的信心,今年以来核电的工作 力度也在加大。在今后一个时期,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核电的比重、速度要保 持相对快速的增长,规模要在短期内有比较大的提升。不光是沿海,还要逐步向 中部地区发展。   节能减排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侯云春表示,我国能源需求结构不 合理突出表现在能源利用消耗高、浪费大、污染严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问题, 从根本上就是大力节约和合理使用,提高其利用效率,严格控制钢铁、有色、化 工、电力等高耗能产业发展,进一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同时,还要大力发展 循环经济、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全面推进管理节能,大力推广节能市场机制,促 进节能发展,广泛开展全民节能活动。 能源危机   由于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枯竭,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 应体系又未能建立而在交通运输、金融业、工商业等方面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统称 能源危机。   根据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本世纪中叶,也即2050年左右,石油 资源将会开采殆尽,其价格升到很高,不适于大众化普及应用的时候,如果新的 能源体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尤以欧美极大依赖于石油资源的发达 国家受害为重。最严重的状态,莫过于工业大幅度萎缩,或甚至因为抢占剩余的 石油资源而引发战争。   为了避免上述窘境,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都在积极开发如太阳 能、风能、海洋能(包括潮汐能和波浪能)等可再生新能源,或者将注意力转向海 底可燃冰(水合天然气)等新的化石能源。同时,氢气、甲醇等燃料作为汽油、柴 油的替代品,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热情研究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就是此类能源中介应用的典型代表。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1913年,英国海军开始用石油取 代煤炭作为动力时,时任海军上将的邱吉尔就提出了“绝不能仅仅依赖一种石油 、一种工艺、一个国家和一个油田”这一迄今仍未过时的能源多样化原则。伴随 着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逐渐与政治、经济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 。两次世界大战中,能源跃升为影响战争结局、决定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法国 总理克莱蒙梭曾说,“一滴石油相当于我们战士的一滴鲜血”。可见,能源安全 的重要性在那时便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 使能源安全的内涵得到极大拓展,特别是1974年成立的国际能源署正式提出了以 稳定石油供应和价格为中心的能源安全概念,西方国家也据此制定了以能源供应 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稳定能源供应的支持下,世界 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大增长。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 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 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世界上常规能源的储量有的只能维持半个世纪(如石油),最多的也能 维持一、两个世纪(如煤)人类生存的需求。   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0亿,比上个世纪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费 据统计却增加了16倍多。无论多少人谈论“节约”和“利用太阳能”或“打更多 的油井或气井”或者“发现更多更大的煤田”,能源的供应却始终跟不上人类对 能源的需求。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资源为主,其中中国等少数国家是以煤炭 为主,其它国家大部分则是以石油与天然气为主。按目前的消耗量,专家预测石 油、天然气最多只能维持不到半个世纪,煤炭也只能维持一、两个世纪。所以不 管是哪一种常规能源结构,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都日趋严重。   当前世界所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呈现出与历次石油危机明显不同的新特点和 新变化,它不仅仅是能源供应安全问题,而是包括能源供应、能源需求、能源价 格、能源运输、能源使用等安全问题在内的综合性风险与威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生产 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l/10 ,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又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发展经 济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比较突出。近年来能源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国家生活乃至全 社会关注的焦点,日益成为中国战略安全的隐患和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 颈。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 升。自1993年起,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能源总消费已大于总供给 ,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在中国都 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中国能 源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就可预见的未来来看,汽车不会大量减少的,但是石油危机的确会对汽车业 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开发新型汽车(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氢动力、太阳能等 )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汽车使用(主要是指私家车)以节约 燃料等,但是总的来看不用担心汽车减少这个问题。 启示与建议   1. 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 道路。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 ,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 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 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 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 资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 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   2.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为保障能源安 全,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 计体系,建立我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 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 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 源生产、运输、采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趋势   新能源发展现状和趋势   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定 的规模。目前,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以及水力发电、地热能等的利用技术已 经得到了应用。   国际能源署(IEA)对2000~2030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将最快。IEA的研究认为,在未 来30年内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比其他任何燃料的发电都要增长得快,年增 长速度近6%在2000~2030年间其总发电量将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将提供世界 总电力的4.4%,其中生物质能将占其中的80%。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总体上偏低,一方面是与不同国家的重 视程度与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本偏高有关,尤其是技术含 量较高的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据IEA的预测研究,在未来30年可再生能源 发电的成本将大幅度下降,从而增加它的竞争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本与多种 因素有关,因而成本预测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这些预测结果表明了可 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成本将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国家经贸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 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十五”规划,并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 法》,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高效利用和地热能的利用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在风力发电、海洋能潮汐发电以及太阳能利 用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新能源(或称可再生能源更贴切)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 能等。生物质能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后,国内外许多专家都表示这种能源方式 不能大力发展,它不但会抢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更将会导致社会不健康 发展;地热能的开发和空调的使用具有同样特性,如大规模开发必将导致区域地 面表层土壤环境遭到破坏,必将引起再一次生态环境变化;而风能和太阳能对于 地球来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健康能源,他们必将成为今后替代能源主流。   太阳能发电具有布置简便以及维护方便等特点,应用面较广,现在全球装机 总容量已经开始追赶传统风力发电,在德国甚至接近全国发电总量的5%-8%,随 之而来的问题令我们意想不到,太阳能发电的时间局限性导致了对电网的冲击,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能源界的一大困惑。   风力发电在19世纪末就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一直是 新能源领域的独孤求败,由于它造价相对低廉,成了各个国家争相发展的新能源 首选,然而,随着大型风电场的不断增多,占用的土地也日益扩大,产生的社会 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了我们又一困惑。   早在2001年,MUCE就为了开拓稳定的海岛通信电源而开展一项研究,经过六 年多研究和实践,终于将一种成熟的新型应用方式MUCE风光互补系统向社会推广 ,这种系统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H型)和太阳能发电 进行10:3地结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电力输出。在建筑上、野外、通信基站、 路灯、海岛均进行了实际应用,获得了大量可靠的使用数据。这一系统的研究成 果将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新能源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新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H型)突破了传统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启动风速高 、噪音大、抗风能力差、受风向影响等缺点,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设计理论,采用 了新型结构和材料,达到微风启动、无噪音、抗12级以上台风、不受风向影响等 性能,可大量用于别墅、多层及高层建筑、路灯等中小型应用场合。以它为主建 立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具有电力输出稳定、经济性高、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也解决了太阳能发展中对电网冲击等影响。   随着能源危机日益临近,新能源已经成为今后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其中 太阳能已经逐渐走入我们寻常的生活,风力发电偶尔可以看到或听到,可是它们 作为新能源如何在实际中去应用?新能源的发展究竟会是怎样的格局?这些问题 将是我们在今后很长时间里需要探索的。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 1 参考了节能环保网 http://www.jnhbw.org 开放分类: 科学,教育,自然,能源,发展 我来完善 “能源”相关词条: 石油 水能 二次能源 化石能源 电源 医学 森林 工业 节能环保 贸易 环境 资源再生 服务业 资源开发 水资源 基础设施 高新技术 信息化 海洋 信息技术 矿产资源 生物 新能源 交通运输 再生资源 海洋产业 矿业 消费品 热机 水利 可再生能源 环境资源 环境保护 能源资源 宜 川县 必和必拓公司 台风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麒麟野山菌 稻壳棒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能源法 流涎 碳汇 保护森林 现代文明病 道路发 电 “能源”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the sources of energy; energy resources; energy; power sources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 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 合作编辑者 忍者的肉 ,lj832600 ,郝亭亭567 ,NeptuneGundam ,青